第A11版:何以宁波

古籍“复活”

千年文脉的璀璨重生

破损的古籍。

古籍的艺术化演绎。

数字宝书楼。

古籍修复现场。

天地一阁,万卷书香。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天一阁不仅是亚洲存世最久的私家藏书楼,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精神图腾。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融汇进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持续浸润滋养着中华文脉,使之万世流芳、源远流长。

近年来,天一阁博物院积极探索古籍的活化利用与普及传播,通过古籍修复保护、数字化赋能以及开展活动等方式,致力于“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实现千年文脉的璀璨重生。那么,天一阁博物院具体是如何做呢?让我们一同“围观”,探寻其古籍“复活”的奥秘。

重现古籍“盛颜”

天一阁现藏古籍逾30万卷,历经数百年岁月剥蚀,不少古籍已泛黄变脆,出现破损等现象,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精心修复。

在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修复师以镊子、毛笔为伴,配纸、拆揭、补破、压平、修剪、齐栏、装订……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双眉微蹙,屏息凝神间,一本本破损古籍重焕生机,犹如枯木逢春,再现风华。

古籍修复,极考验修复师的经验与技艺。从修复方案的制定到备用纸的选择,每一步都需严谨细致。修复一本古籍,往往需历经十几道工序,耗时短则数日,长则数月。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自明代传承至今,历经数代修复师口手相传,不断完善,已形成一套完备体系。如今,天一阁文物修复中心拥有14名成员,他们身着印有“一生·一事”字样的工作服,视古籍修复为使命,共同守护这份文化瑰宝。

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入列其中。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玉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天一阁博物馆传习所导师,从事纸质文物修复工作至今已有40余年。

藏品故事活起来

为了让馆藏文物焕发新生,天一阁博物院近年来不遗余力,通过修复、出版、数字化等形式,让文物化身千百、亲近大众,更推出系列活动,以多元化、艺术化的方式演绎馆藏典籍珍品,每期聚焦一部,让藏书故事跃然眼前。

从对明万历刻本《牡丹亭还魂记》的深情解读,到唐琴“石上枯”的名家音乐会;从《众乐亭诗刻》的游园盛会,到古画《舞倦脱鞋图》等场景的生动演绎,天一阁博物院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古籍的魅力。

今年10月,恰逢秦氏支祠修缮一新并对外开放。秦家与古琴渊源深厚,与古琴谱“相遇”——由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原副会长周秦作为主讲人,为大家详细解读《浙音释字》琴谱的前世今生,可谓美事一桩。

此外,每年在宁波举办的浙江书展上,天一阁展馆都是典籍文化的最佳展示地、网红打卡地,如2020年的主题是“带一本古籍回家”。

2021年以来,持续举办的“天一阁月湖夜书肆”,再现月湖唐宋时期书肆林立景象,也彰显了天一阁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

展望未来,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表示,将继续深入挖掘馆藏,创新呈现形式,以艺术之名,讲述更多中国故事。在我国文物活化之路上,天一阁以其独特的演绎方式,让藏品故事生动再现。

数字化赋能古籍传承

古籍既要“藏”也要“用”,数字化是解决“用”的有效途径。

在天一阁,古籍数字化的魅力正在精彩演绎——轻点鼠标,铜版画《平定两金川得胜图》跃然眼前,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阔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再动指尖,藏品细节纤毫毕现,配以文字解说与语音引导,读者仿佛亲历那战鼓雷动的古战场,历史的烽烟在眼前缭绕。

不止于此,天一阁更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与呈现推向新的高度。古籍阅览室中,轻触屏幕,实现馆藏资源的一键速查速览;通过建设古籍数字资源库,面向社会免费提供数字化古籍查阅服务……目前,天一阁已完成350万筒子页珍贵古籍的数字化扫描,更以自主研发的古籍文字识别系统,对331万页古籍数字影像进行图文转换,全文检索,古籍利用率得以大幅提升。

古籍之美,如今已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在天一阁博物院,孩子们可以亲手制作古阁模型,体验雕版印刷,装裱印刷作品,典籍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市民与专家学者共读碑文,解碑之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天一阁的探索,从未止步。范钦的卡通形象,将藏书故事以动漫的形式生动展现,让人耳目一新;《天一阁书画修复装裱技艺》视频课程,细致入微地介绍古字画修复的全过程,备受观众好评;更巧妙融入古籍拓印元素,让古籍之美,以另一种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 谢舒奕 郑倩雯 文/摄

2024-12-23 千年文脉的璀璨重生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91184.html 1 3 古籍“复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