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3时,在完成12873标准箱作业后,“地中海玛丽”轮缓缓驶离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至此,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在连续8年突破“千万箱”后,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100万标准箱,打破数年来因岸线受限、难以再跃升的瓶颈,创下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
突破1100万标准箱,对一座单体集装箱码头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果将1100万个标准集装箱首尾相连,可绕地球赤道约1.7圈。目前,全国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100万标准箱的单体码头屈指可数,其中,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以较少的泊位数量、较短的码头岸线,成功跻身“1100+俱乐部”之列,以高质量发展作出精雕细琢的“大文章”。
从“千万级”到“1100万+”,对这座已开港运营二十年、岸线资源已饱和的集装箱码头而言,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积,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一突破,见证着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在生产效率、多式联运、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生产效率方面,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通过强化策划能力、优化场地布局、压缩交接班时间等措施,多管齐下提效率,并以“赑屃箱”这一自主设计的舱盖台架,解决了大型舱盖堆存空间不足这一困扰码头多年的顽疾,作业流程更“丝滑”。
多式联运方面,铁路穿山港站运行四年半来,已拥有海铁联运线路19条,年作业量亦连连攀升,奔驰不息的列车联结起大陆与大洋,业务范围辐射至内陆多个省市。
技术创新方面,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远控设备初步具备规模化效应,自动化设备比例达到30%,智慧港区建设正稳步推进。
绿色转型方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中光伏和风机累计发电量已超1000万度,氢能设备集群日益壮大。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清洁能源流动机械比例已达55%,树立了港区多能源融合建设标杆。
1100万箱,是一次突破,也是一个承诺。从这里出发,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正以更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其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记者 周晖 通讯员 李瑶琦 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