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离别时分一片萧瑟,笼罩着送别者的是凄凉和忧伤。
大雪节气这天,作家琼瑶走了,带来一场不小的“飞雪”。她在告别视频中,形容自己已到了最后的雪季,美好的愿望将化成一朵红玫瑰,绽放于雪地……
碧云天,一枝执着盛开的金盏花
我初次接触琼瑶的作品是小学五年级。当时,上高中的姐姐带回一本《金盏花》,放在靠窗的书桌上,金色阳光轻抚封面。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庭教师韩佩吟反对雇主赵律师对其女儿纤纤的控制,支持纤纤可以不用去参加高考,而去从事自己最热爱的植物学。
这,对一直被教导“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高中时代,很喜欢作家伍尔芙的一句话:“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琼瑶就是有一间属于自己房间的女子。更深露重,她埋头写作。偶尔由窗内向外而望,美人如花。
其实,琼瑶的作品我看得不多,关于她的记忆更多是来自母亲。记得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无论白天工作再忙再累,母亲都会在晚上8点半准时打开黑白电视机,跟几个婶婶一起看琼瑶剧。
剧中男女主角海誓山盟,涕泪纵横。情到深处,母亲和婶婶们也落泪不止。记得母亲还叫我和姐姐把《一帘幽梦》《情深深雨蒙蒙》《梅花三弄》等主题曲的歌词抄下来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歌词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感觉。
有人评论琼瑶“感性是勇气的另一种写法”,我深表赞同。
黄花地,一只敢爱敢恨的俏雨蝶
爱情是琼瑶作品最常见的内容,她的作品里常有“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传唱。
这让我想起了父母的爱情。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父亲和母亲各订有“娃娃亲”,后来两人在花样年华一见钟情,又机缘巧合都毁了婚约,最终共建小家庭。他们也曾吵吵闹闹。早些年父亲常因工作在外疏于照顾妻儿,现在父亲对母亲要比年轻时细心和依赖得多。头发斑白的两个人相濡以沫,走到哪里都手挽手。
父亲母亲那个年代,青年男女似乎比现在的我们更向往爱情、信奉爱情。当年有多少人像父母一样,深受琼瑶“爱情至上”的影响呢?不管人生几经坎坷几经风雨,他们仍坚信“少年夫妻老来伴”,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携手一生。
《还珠格格》,是我唯一完整看过的琼瑶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俏皮鲁莽的小燕子,聪慧理性的紫薇……我所了解的琼瑶剧里的女性,大多坦率真实,有自己不断觉醒的欲望和价值观。即便被世俗的流言评判桎梏,她们也有自己的坚守。
曾有记者采访琼瑶时问她,是“传统女性”还是“现代女性”?琼瑶说:“我不是传统女性,但崇尚东方的智慧。”的确,她书里的女性想要被看见、被珍视,且争取独立。
我有时想,母亲那代人看琼瑶剧时,感受很多传统女性敢爱敢恨、至情至性,在人生疆场上穿过风雨、破茧成蝶时,也许无数次地问自己:一个女人,应该怎样活出自己?
西风紧,一朵痴迷做梦的红玫瑰
琼瑶曾说过,“一直到我生命结束的那天我都一直有梦”。最是冬天西风紧,当她发现如果生命要以脱离她初衷的方式凋谢时,她选择了拿回自主权,完成一个人的谢幕。
86岁的琼瑶穿着红色衣裙,一字一句跟世界告别:“时间已到,生命不会更好,不拖累所爱,也超越病魔,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乐。”
琼瑶,这个对爱情和美拥有烈火般信仰的人,最后如雪花归于尘土,翩然而逝。
记住爱,记住时光,记得琼瑶陪伴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为雪地里那朵红玫瑰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