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爱无国界!

这一年,国际志愿者们 如何讲好“宁波故事”?

Erdem Ozturk与女友梅蕾。梅蕾供图

蒋爱琼指导孩子们制作抚慰礼物。受访者供图

Tesh Sharif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受访者供图

Sara为红美人“代言”。张晓曦 摄

志愿服务,是对“善”的最佳诠释。它不分国界,只谈奉献。

在宁波,有一群不一样的面孔,他们生活、学习、工作在此,感受着这座城市给予的温润,也展现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热忱。他们“花式”传播城市文化,微光如炬,助力让宁波被世界看见;他们善用开拓有趣的思维,落地服务项目,让再小的群体也被关注。

今年6月,在宁波晚报牵头组建下,他们有了共同的组织:宁波国际志愿者队伍。时隔半年,在12月5日,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我们想再度推介这群可爱的人,让这支队伍为更多人所知。

助力服务项目落地 他们有爱

“一些因胎儿异常引产或保胎失败的产妇,她们孩子的降临不是新生,而是母子缘分的结束。但这个群体,很少人会在意,尤其是早期流产的孕妇,大家可能会觉得‘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Andrea Steckel-Jiang,中文名蒋爱琼,来自德国,在宁波已经生活了20年。她是一名导乐(在整个产程中给分娩妈妈以心理、生理及感情上支持的一种职业),至今已为数百名外籍妈妈提供可靠的孕产陪护方案。在10多年的孕产指导和志愿服务实践中,她逐渐意识到还有一个群体需要被关爱和抚慰。

那些不能正常出生的孩子,蒋爱琼称之为“再见天使”。今年8月,在多方力量支持下,她面向“再见天使”的妈妈们开启了一场志愿服务行动。以“众筹”之力,一批礼品盒已投放至明州医院(鄞州妇女儿童医院)。礼品盒里的心意小而美:手工缝制的抚慰星星,希望能给妈妈们带来些许安慰;放置的一包餐巾纸,希望她们能释放痛苦,想哭就哭;一张印有蒋爱琼联系方式的卡片,希望她们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及时帮助。

“我们想让她们知道,这段不美好的孕产经历是被关注的,那些曾被期待却没能出生的小生命也是被尊重的。”蒋爱琼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拔掉扎在她们心里的一根刺,让她们继续勇敢走下去。

有人为一群失意的妈妈努力,有人为小小孩童赋能。Ryan Izatt、Angelique Govender是“新宁波人”,今年刚刚入住北仑区新碶街道玉兰社区。这是一个国际型社区,常住在此的外籍人士有300多人。

今年5月,面向辖区儿童,社区以项目化形式推动“新蕊学语”公益英语启蒙课落地。通过统筹资源,课程形式丰富,有英语绘本课、英语戏剧课、双语网球课、硬笔英文书写等。包括Ryan Izatt、Angelique Govender在内的近10位生活在这里的国际志愿者以公益老师的身份,轮班开课,带着孩子们走进趣味英语的世界。

传播宁波文化 他们用心

“我最爱吃的宁波水果就是象山红美人!我等它等了快一年!”11月8日,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土特产”集中推荐活动上,Sara对着镜头笑意盈盈,卖力地吆喝着,为象山半岛特产红美人打Call。

虽来自伊朗,但来宁波21年的她,也算是地道的“宁波小娘”了。为宁波美食、美景“代言”,让更多国际友人认识宁波、了解中国文化,早已被她视为“本职”。

Sara今年23岁,与宁波晚报结缘于三四年前的一场书展活动。从那以后,宁波晚报主办或承办的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或志愿服务,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这个热心的姑娘,一直用心感受宁波的美好:她会到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开游地——宁海探访,学做、品尝宁海月饼;会在谈及南塘老街的盐烤土豆、油赞子时,两眼发光;她知道余姚的梁弄大糕一定要趁热吃,糯叽叽的,味道绝佳;她对十里红妆特别感兴趣,觉得从女性视角看中国婚嫁演变,像是“穿越”……这些美好,她都会通过私人账号,在Instagram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分享给她的朋友们。

爱上一座城,才愿意为之奉献。来自英国的Tesh Sharif,也是一个致力于讲好“宁波故事”的国际志愿者。今年10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创戏歌音乐唱演节目《文脉传承·戏韵流芳——国风超有戏音乐会》在央视戏曲频道(CCTV-11)首播。在这场国风之旅中,Tesh Sharif和甬剧王子苏醒合作的宁波版《声声慢》惊艳了一众嘉宾。

Tesh Sharif有着“双重”身份,他同时是鄞州区福明街道宁城社区的一名文艺焕新志愿者。热爱宁波传统文化的他带着宁波话版的《声声慢》已经登上过很多舞台。

“在宁波,几乎人人都在主动为集体做贡献,让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除了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甬剧,Tesh Sharif还有很多想法。他想和社区合作开设戏剧、拳击等公益课程,他希望能够成为链接本地社群与外籍社群的桥梁。

凝聚志愿力量 他们有“家”

宁波现有外籍人士近3000人,这座有温度的城市,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接收善意。不分国度、不论语种的社会责任感,也让他们当中许多人走了出来,择善而行,在宁波城市建设、文化交流、环境保护、基层治理、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土耳其小伙Erdem Ozturk,来宁波工作十多年。他喜欢这里,并觉得这里与家乡有很多共同之处。“布尔萨是我的家乡,我觉得跟宁波很像,两座城市都是工业发达的港口城市,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1年,Erdem Ozturk成为宁波首批海外传播官。也是在那一年,他想到了一个推介宁波的“金点子”,即推动家乡布尔萨和宁波结为国际友城。

为两城牵线的想法,终于落地。今年9月,宁波与布尔萨签署两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协议,正式结为“姐妹城市”。

外籍人士把宁波当作第二故乡,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

心有热忱,沐光而行。有了“家”,国际志愿者们通过日常组织培训、交流分享等活动,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

半年间,这支队伍一直在壮大。他们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30多个国家,从事教育、医疗、外贸、培训机构等多种行业,在各个领域,用不同方式为宁波“代言”。记者 陈烨

2024-12-05 这一年,国际志愿者们 如何讲好“宁波故事”?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8012.html 1 3 爱无国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