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难忘的露天电影

□励开刚

过来人肯定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咱农村每逢放露天电影时那热闹景象,尤其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露天电影了。那时农村的建制是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就是后来的镇、乡、村、自然村,现在有的已经叫街道、社区、小区了。农村村与村之间挨着很近,一般步行就二十分钟的距离。一部战争片(我们小时候叫打仗电影),会让我们跑到各村看好几遍。其实,看电影是次要,主要的是为了凑那份热闹。而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在我十来岁那年,看的那场“跑片”电影《野猪林》,那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所谓“跑片”,就是一部电影当天晚上要到两至三个村轮流放映,主要是那时像《野猪林》、《三打白骨精》、《穆桂英挂帅》这样的电影,就好像今天票房几十亿的“超级大片”一样热门。因此,县电影公司给下面公社安排放映的时间都排得比较紧,因为他们还得轮流到其他各区、公社去放映。于是,就规定你这个公社一个礼拜要在各村放映完毕。公社放映队就会安排一个晚上放映两个村,有时要放映三个村。第一个村还好,傍晚六点多点开始放映,一般八点左右结束。轮到第二个村,就得八点半或九点左右才能放映。而第三个村放映,往往已经是深夜了。夏天还好,如果在冬天,那就只能在寒冷的晒场上干等着,还得靠老天帮忙,不要下雨下雪。在那个文娱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倒也不觉得难受。

记得那年我才读小学三年级,头两天,大队领导就在广播里通知,说后天晚上要来我们村放映电影《野猪林》,这在当时无疑就是一个天大的喜讯,特别是我们那些小孩子那高兴劲就甭提了。然后,大队又通知,我们是第三个放映的村,第一个在公社所在地童家横,第二个在湖山大队后福庵,估计我们村放映时间得深夜十二点左右。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情绪,能有这样一部大片观看,谁不高兴啊。

我们红莲池大队的大队部在丁家,而学校就在与我家一河之隔的吴家。一般来说,大部分电影都在学校的操场(也是生产队的水泥晒场)上放映。那时,我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我印象中奶奶只看过戏文,还没看过电影。我家原先在章水那边的山区,建造水库时移民到红莲池,家里的竹椅子、木凳子比人家多。要放电影的那天,母亲老早就吩咐我和哥哥,到时候把家里的竹椅和那把最好的“太师椅”摆放在晒场上。于是一放学,我和哥哥就背上“太师椅”,先抢好最好的中间位置。

吃完晚饭,我和哥哥轮流去晒场查看椅子,怕会不会被人家挪动,把好位置占了。母亲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番薯片,在饭镬里炒,说等会看电影时吃。母亲先让奶奶休息一下,到电影快放映时再过去看。记得当时是农历十一月份底,天气已经很冷了。我们村里的一些小伙伴一起商量,自己村放映太晚,是不是先到邻村童家横去看,走过去也就二十分钟的路程。他们第一家放映,傍晚六点钟就开始了,大家早点看好,这样就不会影响第二天上学了。也有同学持反对意见,说童家横与我们红莲池一样,都是在露天晒场上放映的,介冷天要冻煞,还是去湖山后福庵看,他们大队大会堂比较大,电影都在大会堂里面放的,暖和。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去湖山大队看。

那晚,我们一行十五六个男孩,其中也有好几个年龄比我们大的,这样我们也可放心些。我哥因为要照看“太师椅”就没去。去湖山大队前,我向母亲要了一角钱,说要在电影场买甘蔗吃。起先母亲说,不要跑到那边去看了,电影家门口也来放的,再说家里番薯片也炒好了。但经不起我的再三恳求,母亲就给了我一角钱。我们一行人高高兴兴地走到湖山大队后福庵放映场,只见大会堂里面早就坐满了人。我们小孩一般看露天电影都坐在幕布下,头抬得老高。但这次幕布下的座位也已经少得可怜,我们挤进去,当地的小孩就把我们轰出来。幸亏我们也有大小孩在,他们也不敢打我们。因为是在大会堂里放映,也没办法看“反背电影”(就是在银幕的背面看),我们只能站在靠墙面的走廊旁。还没等到电影开始,就有点站不住了,太累。然而等到将近八点钟,还没有动静。此时,有人来说童家横那边刚才让电,停了四十多分钟的电。这下好了,电影场里一场喧哗声。我们看看不对,就商量着反正自己村里也要放,干脆不要等了。于是,一伙人又打道回府,回到自己村的晒场上。

我们一路玩到自己的村里,此时大概是九点钟了,按说离我们村放映时间还早着哪,但村里的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老老少少坐满了整个寒风中的晒场。大人们说,刚才公社放映队通知了,由于天冷,时间又晚,他们临时向集士港借了一台放映机,马上可以到了。果然,没多长时间,一辆手扶拖拉机载着两个木箱开进晒场,大家欣喜若狂,有的还一起去搬放映机。等放映员在人群中间放置好放映机,挂幕布时,却发生了小插曲。由于放映员是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新手,在“卄”字型的架子上,绑幕布的绳子怎么也甩不上去。还是一位社员想出了办法,他说:“这跟摇船拉纤绳过桥洞时甩纤绳不是一模一样吗?我来试试。”只见他在挂幕布的绳子系上一块木板,荡了几下用力往上一抛,绳子一下子穿过了“卄”字架的一头,又用同样方法穿过另一头,放电影的幕布挂好了。

大队书记把自己的自行车给拖拉机手,让他去等后福庵那边放好的片子,马上拿回来在这边放。放映员此时也调试好放映机,先放起了《新闻简报》,人们也就安心看了起来。等《新闻简报》放完,《野猪林》的第一盘片子刚好送到,大家自然是欢天喜地。我们这个年龄的小学生对《水浒》之类的故事还一知半解,只是图一个热闹。那晚,听得最多的是大人们反复在说的这几句话:“打不死李逵”“宋江吃屙上梁山”“武松景阳冈打虎”。当电影放到林冲落难时,电影场是“啧啧”声一片;当鲁智深出来营救林冲时,又是一片欢呼声……人们早已忘了冬日的寒冷。

我奶奶不识字,估计也不懂“水浒”、“梁山好汉”之类的,但那晚的电影,奶奶看得特别投入。现在想想,奶奶对电影内容不一定全部能看懂,但对电影这种“表现形式”,还是觉得挺稀奇的。记得当时,电影里林冲在野猪岭被两个解差绑在树上正要遭毒手时,鲁智深大喝一声,突然跳了出来,把奶奶吓了一大跳。后来我问奶奶电影好看不好看,奶奶说得最多的是:“电影真稀奇,真热闹,活灵活现!”

2024-12-0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7376.html 1 3 那场难忘的露天电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