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手艺人 碰上青春力量

让居家妇女在家门口“指尖掘金”

纤源坊与旨诣·社创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创业工作坊活动。

11月23日上午,潘火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周末共享课堂上,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益立方公益学院副院长余志伟和旨诣·社创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来了生动分享。

这场达人“手”创会,汇聚了潘火桥社区30多名“达人”,她们都是平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居家妇女。社区以纤源坊工作室为平台,向达人们传授市场拓展、客群定位、实操要领等社区公益创业“致富经”。

家门口开辟工作室

助力居家妇女“走出去”

用纤手创造万物,用匠心重塑自然。纤源坊是潘火街道最早尝试社区公益创业的组织。纤源坊工作室2017年在潘火桥社区成立,7年时间,这已经成了社区的领航团队,早已从以前的“政府输血”实现了“自我造血”。

纤源坊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复刻传统手艺、还原老底子的味道,先后吸引、帮助了近150名“失土”妇女、全职“宝妈”、退休赋闲在家的阿姨以及失独老人找到社会价值、重塑再就业再出发的信息和信念,让她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今年65岁的蔡珠佩14岁就开始接触刺绣,她是最早加入纤源坊的手艺人。“那时候我做刺绣,养活了一大家子。”说起自己的手艺,蔡珠佩一脸自豪。婚后,她跟着丈夫务农,直到老屋拆迁后,生活才安逸了很多。潘火桥社区成立纤源坊工作室后,蔡珠佩“重操旧业”,把老手艺“捡”了起来。

在纤源坊工作室的带动下,该社区先后孵化了手艺直播间、共富工坊、美食制作团队以及传统手艺工作室等,让有兴趣、有技术、有手艺的女性愿意走上讲台、走进直播间、走上街头,开启人生的另一种模式。

青春合伙人助力手工坊

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纤源坊除了深耕传统手艺,也面临着公益组织的转型。早期,纤源坊依靠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社区活动,有限的项目经费难以支撑长期运营,这两年纤源坊一直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

传统力量碰上青春力量,激发新活力。通过潘火街道“青春合伙人”项目,“旨诣·社创志愿服务队”的加入成为纤源坊的重要助力。纤源坊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益立方”公益学院副院长余志伟的帮助下引入公益创业理念,聚焦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并重,搭建起“手艺人+志愿者”团队。志愿团队通过融入纤源坊,协助设计创新活动方案,与阿嫂们共创手工艺产品,优化活动流程,推动纤源坊向外部市场拓展,实现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的跨越式发展。

从一开始的社区全面扶持到社区+工作室转型过渡,再到现在的自我拓宽、寻求多方合作,纤源坊一路探索,一路成长。为了给辖区内的居民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的机会,纤源坊积极拓展“朋友圈”,为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的达人们牵线开展创业活动。

校社联动的模式,为大学生开辟了一个了解基层民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社会学堂,同时也让一群学习能力强、充满朝气和干劲的大学生充实到社区队伍,实现双向增效。

“在纤源坊发展的第七年,我们对公益组织的发展有了新思考,对于合作和帮扶有了新定义。公益组织要发展,除了低头做好自己的事,更要抬头看新变化、新趋势。”纤源坊工作室负责人蔡萍儿说,这股青春力量帮助纤源坊成功转型,未来可以去帮助更多的居家妇女,在家门口“圆梦”。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章媛 胡楚 文/摄

2024-11-25 让居家妇女在家门口“指尖掘金”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6349.html 1 3 当一群手艺人 碰上青春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