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安 文/摄
奉化有一个六诏村,为剡源九曲之第一曲,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丰富。传说书圣王羲之曾在此隐居,晋穆帝慕其名,六次传诏给他,诏他做官,没想到王羲之居然六诏不就,拒绝做官,成为一个历史典故。元朝陈沆《剡源九曲图记》里记述:“水一曲而为六诏,晋右将军王公逸少隐居其间,诏六下而不起,地由是名。”后来,钱镠、普济大师、李清照、全祖望等历史人物也来过此地。今天,六诏村已成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那么,历史上的王羲之有没有在六诏隐居呢?
10月21日,我们在毛亚东的陪同下,前往六诏寻隐。毛亚东曾任奉化市府办副主任,多次来过六诏村,对六诏村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很熟悉。
六诏村位于奉化溪口镇以西23公里,36省道江拔公路穿村而过。村民集居在公路两旁。过去,六诏未通公路,是剡溪黄金水道的终点,新昌、嵊州和天台等地的货物在此中转,商业繁荣,有“小宁波”之称。2016年,六诏村因自然和人文景观被评为宁波市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
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永和九年三月,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举行修禊活动,曲水流觞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永和十一年,50岁的王羲之因受会稽群刺史王述排斥,决定退出官场,愤然辞去“右军”之职,从会稽群迁居金庭,隐迹山水间。传说他曾在六诏隐居,剡溪晚香岭建别业,在此写字牧鹅,以书画诗赋教育子孙终其一生。
六诏最为人传颂的,是王羲之写字的墨池和隐居之所。墨池位于溪口镇六诏村下阊门内。《剡源乡志·寓贤传》记载:“剡源六诏相传山中有石砚,又有墨池。皆为王羲之所遗,故其地向有右军祠。”元陈子翚诗:“一曲溪从古剡分,溪边庙食晋将军。砚埋尘土鹅群少,六诏空山自白云。”这些文献记载说明王羲之曾隐居于六诏,并留下墨池等遗迹。墨池现为一长5.89米、宽2.58米的长方形水潭,其东面置一长条石,余三面均由块石垒砌而成。据说墨池原面积大,后因下阊门在太平天国时被放火烧毁,在重建过程中,池局部被填埋。我们在墨池寻访时,正好遇见曾在墨池南侧老屋居住过的村民石顺杰。他说,这里就是墨池所在地,老屋是他舅舅的房子,他舅舅就住在这里。如今老屋虽然已经陈旧,但前来此地寻找墨池的人常常会在那里拍照留念。
至于王羲之究竟隐居在哪里?石顺杰并不清楚。我们探访其他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人说,王羲之隐居于六诏实属误传,他真正隐居的地方是在六诏隔壁的晚香岭。那为什么后来讹传为六诏呢?因为当时这里的交通不发达,晚香岭处于山岭之间,道路不通,而六诏则相对比较平坦开阔。当时的传旨官骑着高头大马,又不愿意下马徒步走一段山路,因此,就在六诏这个地方下马宣读诏书,然后打道回府,每次都是如此。后来,人们就把宣读诏书的地方称为六诏,久而久之,人们就只认六诏而不认晚香岭为王羲之的隐居地了。
一位奉化的友人告诉我们说,王羲之的隐居地很可能在六诏村西边的晚香岭一带。理由是历史上晚香岭建有右军庙。此外,1988年洪水后,在剡溪中发现了原供奉于右军庙内的砚石,砚石上有清书法家毛玉佩题刻的“右军遗墨伴我山民志”(现存于溪口博物馆)。其实,古时六诏晚香岭同属一地,所以,历来称王羲之隐居在六诏也是情理之中。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来到晚香岭寻隐。晚香岭距六诏村不远,两三公里左右,中间隔一条公路。宁波公交车578路(沙溪公交站—公交溪口站)就经过此地。
晚香岭原名晚响岭,这个地名的来历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关。原来这里都是山岭,山路崎岖,人迹罕至。到了晚上,山风飕飕作响,所以称为晚响岭。《剡溪乡志·氏族》记载了这个地名:“尝于将晚经过是岭之阴,两山飕飕作响,想此岭当初林木丛杂,至晚响彻山谷,故名晚响。”后来,晚响岭被演化为晚香岭。也许,“香”与“响”同音,传来传去就成了晚香岭。晚香岭有一颗古樟树,有上百年的历史。右军庙就在古樟树旁,新中国成立后辟为学校,上世纪60年代被大火焚毁。后来,在原址新建砖瓦结构的校舍,现已被弃。
后人为纪念王羲之,在晚香岭建造了一座王右军庙。有村民说,王右军庙规模很大,庙内戏台可容纳百人看戏。庙中有清咸丰帝的题联:“山色壮四明看此地岭含万象,书名高两晋愿先生笑扫千军。”庙内楹联为:“想当年喜写黄庭鹅不见,临此地清流白石砚犹存。”庙里供奉着王羲之当年在晚香岭用过的一块墨砚。
上世纪60年代,王右军庙被大火所毁。1995年,王右军庙在晚香岭溪北公路边重建。
我们在毛亚东的带领下,走进重建后的王右军庙。此庙虽没有传说中的庙宇宽大,但基本恢复了原先的规制。庙门上书:“剡源晋韵”四个大字,两边楹联为:“庙宇重光山川增色,书圣再塑文薮更新。”走进庙门,便是王右军庙,上书“三教圣贤”。庙内有两副楹联。外联为:“剡溪有幸曾寓一代书圣,岁月无期长留六诏佳名。”内联为:“想当年喜写黄庭鹅不见,临此地青流白石砚犹存。”
此庙为众筹所建,庙内立有石碑记述资助人、村名、金额(币元),数额不等。立碑时间为1995年5月。此碑旁边又有几块新的石碑,分别刻着资助和乐助的名单,数额也不等,立碑时间为2005年、2008年、2017年。
走出王右军庙,我们来到晚香岭。天色已晚,岭上白云悠悠,松木扶苏,林壑尤美。在岭上,我们偶而遇见几个上山的行人,向他们打听王羲之是否在这里隐居过?答曰:听说过,但不知道在哪里。
唐代诗人贾岛曾写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诗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今天,我们在六诏、晚香岭寻隐,寻觅1700多年前王羲之的隐居地,不也是这样么?也许王羲之曾经的隐居地就在晚香岭的山中,但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