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纯民营剧团荣登“殿堂”

镇海海韵艺术团原创越剧 《君子成忠》亮相国家大剧院

《君子成忠》剧照。 剧团供图

应2024年“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邀请,11月16日,宁波市镇海区海韵艺术团带来的原创越剧《君子成忠》亮相国家大剧院。

《君子成忠》创排于2021年,是一部聚焦“早期宁波籍商人”题材的原创大戏。该剧以镇海庄市人叶澄衷(原名叶成忠)为原型,讲述他从舢板少年到商业巨子的人生成长史,生动刻画其至孝、至诚、至俭的君子品格,展现人情温暖以及宁波籍商人的家国情怀,首演以来得到了广大观众与专家的认可。

据了解,这是首个应邀荣登国家大剧院的草根纯民营剧团,堪称宁波群众文艺团体创排精品剧目走向全国的重大突破。

“学堂梦”贯穿首尾

“一只小舢板,摇向大上海……”叶澄衷是镇海“出门人”的代表,其少时家贫,不得不辍学前往上海当学徒。诚信、勤俭、吃苦耐劳的品德帮助他在上海滩立足,成为红极一时的“五金大王”。难能可贵的是,教育兴邦的梦想一直深植他心中。

生活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叶澄衷敏锐地察觉:“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其晚年在上海捐地、出银创办了澄衷蒙学堂。该学堂编印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胡适、茅盾、梁漱溟、丰子恺、竺可桢等人的启蒙教科书。他还在家乡镇海捐资兴办叶氏中兴学堂,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人都曾是这里的学童。

越剧《君子成忠》,在创作时以“学堂梦”为首尾贯穿,中间则将视角放到最质朴的人性关怀上,着重刻画主角叶成忠与母亲、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年少闯荡时离家别母、新婚燕尔留妻别母、母亲病重时生死别母,三段“别母”故事,筑成核心构架,以小见大,以情撼人。母亲教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成为他一生恪守的信条;母亲告诉他要读书明理,在他心中发芽。

剧中人物的插科打诨、见机帮腔,以及“出门人”的载歌载舞、“洋泾浜”英语的顺口溜表演唱等,为这一部戏增添了多样性和生动性。

有专家认为,该剧在大叙事中展现人情温暖,取法独特,文采流畅,完成度高;且“母子之情天下共有之”,剧作从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观众的情感需求,表达朴实自然,真实感人,容易引发共情。

“民营剧团是‘基石’”

《君子成忠》虽是由民营剧团打造的剧目,却集结了专业的主创团队和演员配置。

早在首次剧本研讨会时,就邀请了浙江省资深专家出谋划策,唱腔、作曲、舞美、灯光、服装等每一个环节,也都得到了宁波专业戏曲院团的支持,可以说是以专业的力量和标准,来打造的一部民营剧团原创作品。

在演员阵容方面,主角“叶成忠”的扮演者李锡年,唱腔酷似赵志刚,几乎拿遍了省、市乃至全国越剧票友大赛的主要奖项,被誉为“越剧票界的无冕之王”。

戏剧梅花奖得主、镇海籍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评价:“我在这部戏里看到了浓浓的镇海乡情,感觉‘海韵’作为民营越剧男女合演剧团非常不容易,这种热爱越剧、勇于追求的精神,让我们专业演员感到非常感动和敬佩。”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沈勇说:“该剧充分彰显了越剧男女合演的魅力,专业化程度极高,体现在所有的主创表演和二度呈现上,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我深化了对民营剧团的思考。”

该剧也引发了专家们对浙江民营院团未来发展的远景期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表示:“在担任中国戏剧协会副主席后,我专门去过浙江多地调研,看到民营剧团出乎想象的繁盛。他们对艺术、对越剧的热爱与传播,对专业院团来说也是‘基石’,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赋能关系。”

“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首演以来,越剧《君子成忠》曾入选第五届中国越剧节展演,也是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场舞台艺术展演剧目。

本次得到国家大剧院的邀请,还是令镇海区海韵艺术团团长卢宏海十分惊喜,“作为一个自己做剧团的戏曲爱好者,能够到国家大剧院这个国家最高艺术殿堂演出,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这次演出,“海韵”经同行推荐赶赴北京,剧团上下都十分振奋。

“据我了解,我们是首个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草根纯民营剧团。希望我们能把握这次机会,展现剧团的风采,致敬宁波商帮先驱,弘扬宁波商帮精神。”卢宏海说。

记者 顾嘉懿

2024-11-18 草根纯民营剧团荣登“殿堂”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5225.html 1 3 镇海海韵艺术团原创越剧 《君子成忠》亮相国家大剧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