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堂·剡溪水暖

那个有梅且美好的地方

2010年1月,通向梅山的第一条大桥——梅山大桥通车。(部分照片由梅山街道办事处提供)

当年的梅山盐场,如今已成为保税港区的主要区域。

东海岸

位于东海岸的梅山岛,是一个有梅且美好的地方。

在金色的秋天上梅山岛,缘于人称“许文化”的梅山街道原党工委书记许振良盛情相邀。

那天上午,大家从市区相约赶往梅山,“会师”地点选在梅山学校旁的“时光·梅山”老物件展厅。

这个展厅很有意思,分农业、生活习俗、渔业三部分,100多件老物件展现了梅山这座以农、渔、盐等为主要产业的平原岛发展史,有车水的牛水车、舂糍粑的倒臼碗、播种麦苗的麦冲……

有一件老物件让我记忆尤深——“泥马”。从前,渔民们在滩涂上行走既不方便,又深一脚浅一脚,捕鱼的效率极为低下。这时候,聪明的先祖发明了这样简单方便的工具,通过单脚后蹬可以载人在泥滩上滑行,在滩涂简直就是一条小小的船……

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水车,这水车是从前没有看到过的,要用强壮的牛来拉动。大家推起来,水车转起来吱吱有声,让人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转一圈仿佛是一年。

一件件老物件,让大家了解梅山的历史变迁,更寻找到旧时光里的“传统味”。

留下梅山的记忆、留住梅山的乡愁的人,是许振良。

当年,许振良来到梅山工作,他把海洋文明、农耕文化牢牢记在心中,每每看到带着历史沧桑的老物件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就设想如果把这些老物件收藏起来,也许可以为梅山人留住乡愁。

许振良不但有梦想,而且善于把梦想变为现实。他对文化的敬畏引起了梅山人的共鸣,多年积累留下了眼前的“时光·梅山”。

参观“时光·梅山”后,让我对梅山的历史格外关注起来。

明末清初,这里开始有人居住。民国初年,建乡时这里以村名乡,名“梅山乡”,直到2015年改为“梅山街道”。

如今的梅山,与舟山佛渡、六横、桃花诸岛隔海相望,辖梅中、梅东、碑塔、梅西、梅港5个行政村。

为何叫梅山?一说这里山上多梅树,故称“梅山”;另一说这里东有梅子山小岛,故名“梅山”;还有一说这里山上有梅子庙,祀在历史上颇有名气、以诤言直谏见称的梅福,故村以庙得名,后成为岛名。

新世纪,梅山迈上发展快车道:2010年,梅山大桥通车,2017年,梅山红桥通车,连接起梅山与陆地的陆路通道,更连接起梅山的今天和未来。

如今的梅山,已然成为国际大港,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正向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挺进……

梅山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地方——在梅山,先辈们的人格风骨和梅花品格,当下人的艰苦奋斗和万丈豪情,后来者的诗和远方,这些无不洋溢着幸福。

“写一篇风雨梅山吧。”这次上梅山时,梅山人盛情相约。我想,写风雨梅山,也许由于余秋雨先生的《风雨天一阁》在大家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也许因为这次上梅山的奇遇:出发前晚下着大雨,出发时大雨初霁、秋高气爽。我想,梅山是欢迎大家的,诚心诚意。

上,有时候代表着海拔的高低,有时候代表着方向的区别;当然,有时候更代表着一个地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比如上梅山岛,因为梅山人的乡愁寄托、文化敬畏?还是因为梅山人的质朴民风、大海胸怀?或者因为梅山人的万丈豪情、文化自信?更或者因为梅山人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这,还是问问梅山吧……

2024-11-13 红人堂·剡溪水暖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4432.html 1 3 那个有梅且美好的地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