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党建“联”出“新引擎” 驱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云鹭湾社区“骑行中的议事厅”。

“党建联建机制,立足党组织职能定位,强化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聚合政府、市场、社会、集体等作用,推进组织联建、发展联促、治理联抓、服务联享。”

近年来,江北区慈城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优化社区治理的“红色引擎”,越来越多的社区党组织携手“干大事”,联合“社区合伙人”找准民生需求,齐攻治理难题,精细管理服务,进一步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推动基层治理跃上新台阶的“关键一招”。

社区与社区抱团 激活居民群众“自治细胞”

慈城古县城里的三个老社区没有物业管理,人员居住密度大,也相对复杂,“光靠几名社工经常忙不过来。”老城里的社区书记们直言。

基层社区事务繁杂,社区治理不能唱“独角戏”,充分发挥好群众力量,“小基层”也能激发社会治理“大效能”,于是,慈城“古城1+1+1社区服务”应运而生。

“古城1+1+1社区服务”,通过党建联建,召集了50余名拥有各种服务技能的志愿者们成为社区治理“红色合伙人”,组建了由景明社区牵头的“古城580”维修服务、浮碧社区牵头的“马头墙防涝应急小分队”防汛抗台应急救援服务以及望京社区牵头的“邻里话舍”老娘舅调解服务,共同为居民群众量身定制了20余个服务项目。

“有些网格员调解不了的纠纷,‘老娘舅’张师傅一出马,看在几十年老邻居的情分上,马上就被和和气气地解决了!”望京社区党委书记田月波笑着说,“而且张师傅对古城辖区的排水管网十分熟悉,台风来临前就由他带队,一起巡查辖区的排水管网,事半功倍。”

慈湖人家社区位于古县城东边,是江北区最大的农村安置社区,其居民主要由附近自然村被征地农民和部分慈城镇城拆居民组成。“农民与居民之间生活习惯差异的矛盾”“村民之间的村际隔阂”“新宁波人社区归属感薄弱”等如何破题?

去年8月,慈湖人家社区正式与周边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及4个村一起组建了“慈邻帮帮团”,弱化社区概念,从实际“村情民意”出发,打造区域治理共同体。

“我们借助‘慈邻集市’月度公益活动,引导‘慈邻帮帮团’成员及各社会组织分工认领,各展所长,提供便民公益服务,让更多辖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慈湖人家党委书记林伊娟介绍,目前每年服务辖区居民3000多人次,帮助居民实现家门口“日日有便捷、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新貌”。

在“慈邻帮帮团”“头雁”的引领下,“在慈驿家”“邻自治站”“青平调”等“群雁”品牌齐飞,实现居民“自主调解”、执法“互动治理”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社区与企业共进 构建多元治理“大格局”

中午11点多,82岁的云鹭湾社区居民张金娴从慈城云鹭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下班”,她刚帮社工一起处理完居民咨询的问题,就直奔社区新开的邻里食堂。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党员精神矍铄:“社区食堂味道交关赞,阿拉8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优惠。”

云鹭湾社区党委书记王柳娜介绍,社区邻里食堂是一家由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第三方运营的餐饮机构,创新探索“全龄普惠+老龄特惠+公益免费”的运营模式,对社区60周岁以上、80周岁以上的老人给予3元到7元不等的立减优惠,对保洁员、环卫工、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每天免费提供40份公益套餐。

在云鹭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孩子们欢笑声不断。针对辖区居民的托育难题,社区引入“星邻家”嵌入式社区托育园,接收本社区0到3岁小朋友,配备儿童感统室、乐学课堂、启蒙课堂、儿童培训教室等,开到居民家门口一年半的时间里,入托孩子已有近百名。同时为辖区内流动儿童家庭、双职工子女家庭提供“四点半课堂”“暑期爱心托育”等高水平普惠性托育服务。普惠的价格、专业的照护,让家长们表示“省钱又省心”。

云鹭湾社区党组织结合“一老一小”人群的实际需求,立足“组织共建、阵地共享、资源共融”理念,利用“空间换资源”“市场换服务”模式,积极寻找“党群合伙人”,“专业化的服务能让居民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充分的实惠。”王柳娜说道。

同时,云鹭湾社区还拓展了社区邻里食堂的服务功能,特别设立了“骑行中的议事厅”,根据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增添了健康饮食、健康医疗、健康出行等多元化服务,让风里来雨里去的新就业群体有一个感受温情、感知温暖的地方。

“社区党组织结合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探索公益服务新模式,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引导他们成为‘流动的民间网格员’,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王柳娜说道。

社区与社群携手 汇聚基层治理“它力量”

慈城镇维拉小镇社区常住人口5500余人,约七成为中青年人群,居民主动参与率低、生活品质要求高、诉求表达能力强,社区如何满足居民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

“以党群‘红色地标’,点亮‘服务坐标’,借力专业社会组织,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维拉小镇社区党支部书记于燕飞给出答案。近年来,维拉小镇社区党支部探索出了“WE共享客厅·居民参与式生活馆”形式,“赋能”社区居民骨干,“赋联”社区群团组织,升级小区融合“共治圈”。

位于宁宸院的慈善艺术空间,是维拉小镇社区音乐厅,也是全市首个社区音乐厅。江北区音协副主席、中城小学音乐教师冯冰峰是艺术空间的“主理人”,也是社区挖来的文艺“大V”。

今年,冯冰峰将自家的进口三角钢琴移入艺术空间,组织收集社区居民的画作、摄影作品,定期展览在慈善艺术空间内,筹办了维拉社区第一届“仲夏夜之梦”青少年音乐会,目前他正忙着准备童声合唱训练、青年夜校声乐课、长者音乐活动。“我想在社区里普及高雅艺术,利用家门口的‘草根平台’举办更多的草根活动。”

“我们充分挖掘社区内部专业资源,动员外部专业力量,以专业赋能为亮点,让有专业、有能力的居民进驻‘共享客厅’。慈善艺术共建是党建引领下‘群团组织+社区达人’协同共治的一次生动实践。”于燕飞介绍,近年来,维拉小镇社区初步建成了5处共3800平方米的“We共享客厅”,已吸纳了涵盖教育医疗、文娱体育、养生科普、老幼托育等多领域的达人大咖,形成“五领大V”合伙人队伍,成功孵化29个社会组织,3年来累计完成500余场中小型活动,近40场大型活动。

“谋发展、办实事、同发展、共成长”,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合伙人”故事还在慈城不断上演。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杨芝 文/摄

2024-11-08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83472.html 1 3 慈城党建“联”出“新引擎” 驱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