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什么?考古跟挖墓有什么区别?考古还在用洛阳铲吗?考古现场有哪些困难与惊喜?
为回应大众对考古工作的好奇与热情,即日起,宁波晚报·甬派APP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合作,用镜头和文字提前介入,跟踪记录奉化江流域一处新遗址发掘的全过程。
这处遗址位于奉化区方桥街道前江村东侧,在今年6月一所学校建设的前期勘测时被发现。
经过试掘,已确定此处有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晚期、战国时期遗存。
未来的三个月,考古工作者将一步步揭开像“奉化千层饼”一样的地层,探寻地下密码。
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场未知的全新的冒险。
被“小看”的奉化江
姚江,来自余姚方向。四明山北麓的姚江谷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已被证明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从井头山贝丘遗址到河姆渡稻作文化,渔猎与农耕并行发展,造就距今七八千年前,浙东沿海人类栖居的“黄金时代”。
奉化江,同样源自四明水系。其源头位于四明山东麓的秀尖山,经溪口、萧王庙、江口流至方桥,与汇聚县江水系而来的东江汇合,形成奉化的“小三江口”。
一条属于人类文明的古老规律——大江大河之侧,常有早期文明分布,在奉化江流域也通用。
早在198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曾在奉化南浦乡名山后村(今属江口街道)发现过河姆渡文化遗存,并于1989年和1991年两次发掘,明确了该地存在河姆渡晚期文化和良渚文化。
但那之后的30年,奉化地区的史前考古似乎进入停滞期。直到2016年底,为配合当地基本建设,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才重启了该地区的史前考古调查与勘探。
洛阳铲下,奉化方桥街道的下王渡、何家、上王、双马、下庙山、竺家、顾家庄、陈王等多个遗址一一显现,其中下王渡、何家、顾家庄、陈王4个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均获评“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这些遗址的年代分布,大致组建起“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时期—钱山漾文化时期—商周时期—汉六朝时期—唐宋时期”的演进关系,用大量事实证明,河姆渡文化早期主要分布在姚江谷地、翠屏山东南麓,随着环境渐趋稳定,晚期已扩散至奉化江流域。
在前期调查基础上,2022年,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启动了主动性考古调查项目“奉化江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与勘探”,在山前坡地、台墩、河流沿岸等适合人类安家落户的居址进行“普探”。截至目前,已发现遗址30余处。
这些遗址的存在有力表明,奉化江流域和姚江谷地一样,也分布着相对密集的史前人类聚落址,在宁波史前文明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来自河南的考古博士
丁风雅,河南南阳人,吉林大学考古学博士。2018年,他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宁波,作为考古领队逐渐在奉化江流域的考古工作中独当一面。
来甬6年,多半时间他都在奉化度过,走遍了每个乡镇,哪里的牛肉面好吃,哪个村子附近“有东西”,他比谁都清楚。
“这里的发现有很重要的意义。”丁风雅说,“长期以来,人们对宁波地区史前考古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余姚江流域和东部沿海一带(后者比如镇海的鱼山、乌龟山,象山塔山等),奉化江这边属于填补了很多空白。”
他带着点小骄傲:“比如我们发现了可能是长江下游地区结构最完整的一处干栏式建筑;之前在宁波地区提起良渚文化,对其建筑、墓葬都不是很清楚,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有了很多新发现;去年,我们发掘的陈王遗址,发现了宁波地区最大的良渚文化墓地……”接连几次重要发现,让丁风雅确立起对奉化江流域的“文化自信”。
他提到的这座干栏式建筑位于方桥街道何家村西北的何家遗址,2017年和2019年两次发掘。这处干栏式建筑属于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存,体量巨大——
由71个柱坑和2条基槽组成;
长条形基槽位于建筑中部,槽内铺地梁;
西、北、东侧可见连成封闭区间的其他柱坑和立柱;
南侧与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木构道路相连,由此推测入口应在南侧。
该房址结构之清晰、单元之明确、木构件体量之大,在钱塘江两岸地区史前遗址中均较罕见。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而以往宁波地区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存较少,对其文化性质仍存在争议,需要做更多的考古工作去解疑答惑。本栏目后续篇章,也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更具体的介绍。
一处待发掘的新遗址
奉化方桥街道待建小学地块的新遗址,位于剡江以东约800米的位置。
据初步勘探,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可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其中东区约600平方米,因未来将建成地库入口无法避让保护,而进入抢救性考古发掘阶段。
今年7月,考古人员在这里完成了一次试掘,两条探沟里出土了不少陶器和石器标本。
按层位分布来说,年代从早到晚,有河姆渡文化晚期的陶片、陶支脚(支撑陶釜)和具有崧泽文化晚期特征的鼎足;
良渚文化晚期的纺轮、石刀以及陶鼎的口沿,一件鱼鳍形鼎足残件上,能看到清晰的刻划纹(鱼鳍形鼎是指鼎足的形状像鱼鳍一样,是良渚陶鼎的一大特色);
还有春秋战国时期“方格填十字交叉纹”的印纹硬陶、夹砂红陶柱状鼎足……
一小块、一小块残碎的陶器、石器用纸袋子装着,编号,放在考古队在工地边临时租住的居民楼里。
目前,该考古发掘项目已完成了“清表”(清理表面杂物杂土杂草),进入“布方”阶段。
“相关工作从10月开始,预计到12月结束。希望后期能有所发现,丰富我们对奉化江流域先秦聚落变迁、分布特征的认识。”面对还看不出什么的泥地,丁风雅眼里有希冀。
记者 顾嘉懿/文 潘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