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宁波,你还记得月湖十洲当年的美景吗?上世纪70年代,宁波家喻户晓的蛋画是怎样创作的?一个月前,宁波女书画家瞿蓓在天一阁举办了一场“相见欢”个人书画作品展,引发了甬城书画圈的广泛关注。展览中,百余幅作品生动记录了瞿蓓儿时记忆中天一阁与月湖的几十处胜景;她用笔墨技法恢复的“蛋画”,更是引人入胜……
近日,瞿蓓向记者讲述了展览背后她与月湖、天一阁的“十年之约”。
1
月湖十洲美景,是她心中最美的童年记忆
瞿蓓幼时的家就在月湖边上,天一阁里那些写满沧桑的历代碑刻,千年月湖的粼粼碧波和水台楼榭,成了童年瞿蓓的艺术启蒙和灵感来源。“正是这座南国书城引领我走上艺术道路,因此我也一直希望用艺术的方式回馈它。”瞿蓓说。
这是时隔十年之后,瞿蓓再次走进天一阁举办个人书画展。
此次展览展出了瞿蓓近年创作的书法、中国画作品百余幅以及“蛋画”作品十余件。展览不仅展现了瞿蓓十多年来的艺术感悟,也表达了她对天一阁的回报和感恩。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住在马衙街,外公外婆家在开明街。”瞿蓓说,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宁波工艺美术厂老师们的宿舍,一个是他们的创作室。那时,瞿蓓经常隔着窗户看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老师们见她喜欢书画,也会送一些拓本、字帖,让她临摹。
透过窗台,看到瞿蓓正埋头绘画,老师们会过来指导一下。“可以说,正是他们,给我了艺术上的启蒙。”
学生时代,每个暑假结束,瞿蓓家里的一面墙就被她涂鸦满了。见十多岁的孩子有点灵气,黄永法、何月桂等前辈纷纷给她开起小灶。瞿蓓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自己成长很快。40多年,从喜欢到习惯,每天坚持练笔,一直没有间断过。随着书画技艺的不断进步,瞿蓓在宁波女性书画圈名声渐起。十年前,她首次在天一阁举办了个人书画展。
“相比十年前,现在的题材和门类更为丰富,风格也更多元。”竹洲岛的竹、芙蓉洲的芙蓉等月湖十洲美景,都在瞿蓓的作品中得到了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月湖的样子,仙境般的花鸟世界,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瞿蓓说,这些作品,也是自己对月湖美景生活化的一次提炼。
2
完成了这次十年之约,她期待下一场个展
筹划此次展览,瞿蓓前后准备了半年多。“一是唤起自己对月湖的记忆,更重要的层面是向我的老师们致敬,表达自己的一份感激之情。”瞿蓓说,这场展览也是她十多年来,在书画领域持续探索的步伐印记。
过去的十多年里,瞿蓓跟随中国美院教授吴山明深入展开书画研习,除了参加四年的高研班外,她也跟着吴山明老师走访、游历了国内很多地方。
“吴老师写生的时候,我们就在他身边,也经历了他创作巨幅山水《巍巍太行》的整个过程。”瞿蓓说,从素材的记录、技法的运用,再到创作,无论是画人物还是山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让她获益匪浅。“老师身上那股对祖国山川大地深深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无论在绘画艺术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上,吴老师都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与启发。”瞿蓓说。
过去的十多年里,瞿蓓也一直跟随中国美院教授陈大中、浙江大学艺术系教授汪永江潜心研习书法。“回望这些年,我时刻不敢放慢自己的步伐。”如今,瞿蓓每个月都要去一次杭州,带着作品,请老师指点。
“书与画是相辅相成的,书法水平提升了,绘画也一定会得到提升。”瞿蓓表示,这十多年时间,自己在篆隶真草上下了很多功夫,“在这次阶段性总结(展览)中,都得到了呈现。”相比以前,瞿蓓认为自己的作品更加多元。在绘画上,今后还是会以花鸟和人物为主攻方向,“在前辈艺术家的引领下,我对书画的感悟也更加深刻。”瞿蓓说,中国书画之美会随着岁月的滋养,越发具有广度与厚度,只有孜孜不倦地深耕,才会多一份收获。
瞿蓓表示,希望下一个十年,还有机会继续走进天一阁举办展览,以更多的作品向家乡父老汇报,“未来也会把自己更多的作品捐赠给天一阁,这个让我艺术梦启航的地方。”记者 施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