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而然。“行万里路”即旅游,有团队游、自驾游等之分。团队游有省心省力、热闹氛围好的一面,但难免落入“上车睡觉、下车抽烟、景点拍照、回家忘光”的窠臼,大概率只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自驾游劳心劳力,但可从心所欲,我的时间我作主。近来的暑期自驾游台州,我与妻子不跋山涉水看自然景点,只看人文景观——博物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换种方式去旅游。
A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掌故和风土物华,最好的方式是看博物馆。在黄岩博物馆、温岭博物馆,看到了黄岩窑、温岭窑产的灰白色青瓷,亦是“夺得千峰翠色来”,被誉为“一支后起之秀的制瓷鲜花”。台州窑始烧于西周,越窑原始青瓷起于商代。两相一比较,慈溪上林湖越窑的光滑莹润、呈现湖水般绿色的秘色瓷确也别具风采。
有人说“穷游博物馆”,基于游博物馆一般不收门票钱。如今的博物馆不再是仅有几件古色古香的文物,已是一个大学校、一个综合性的公共文化场所、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开门办馆,与文旅结合,如黄岩博物馆列入了“黄岩一日游”景点。与文创结合,开发的五颜六色的产品赢得游客青睐。我买了有台州特色的书签、扇子、袋子、帽子、仿古文物之类的小物件,或自用,或转赠下一代。与亲子游、研学游结合,只见一批批学子在家长、老师带领下,进进出出。报告厅、活动中心、非遗工坊、互动体验室、临展厅,留下他们的欢声笑语和好学不倦的身影。“博物思政”成为创新思政课的一大亮点。与科技结合,建起数字博物馆,有视频,有影像,有模型,活灵活现。在此可休憩、阅读、娱乐、轻食、交流。
当走出博物馆大门,再回首,不少游客由衷地赞叹“不虚此行”“即使花钱也值得”。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12.9亿人次。
B
上当地图书馆,虽不能外借,阅览是允许的。我重点翻阅当地报刊,如杂志《新台州》《看台州》《黄岩文学》、报纸《台州日报》《温岭日报》《黄岩报》等。那么多地方报刊,不可能都订阅,有的没公开发行,只有到了台州才能看到。碰到有需要的资料,可拍照可复印可摘抄,回到宾馆或家里,再去粗存精,丰富记忆。以前宾馆有当地报纸赠阅,不知是出于节约还是乏人问津,现在很难看到。还看地方文献,这在平时也很难看到。主要记录书目,对重点章节请工作人员复印。在黄岩图书馆,查到了“瓯越”的来历。夏商周时,今浙南温州、台州和闽北一带为南方百越的一支,称东瓯。春秋战国时属勾践为王的越国。越封瓯国,亦称瓯越国。有的版本注释王勃《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的“瓯越”即“百越”,是不准确的。
去新华书店,可选择在晚上,那里关门迟。专找“本土作家专柜”,看个两三小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土作家的作品,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和特色,清新质朴自然,让人耳目一新。如《台州有意思》《临海在上头》《黄岩故事》《远去的浆声——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浙江、台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台州籍作家张广星的散文随笔集《北窗集》、台州籍女作家曹娅的随笔杂记集《雪海香隐》、《台州晚报》资深报人陈红松的《红松时评》,买回家后可细细阅读,比吃“桔中之王”黄岩蜜桔、三门青蟹更有味道。
通过这些书籍,知道台州人信奉倡导以寒山、拾得、济公等为代表的、追求“身心和合、人际和合、天人和合”精神的“和合文化”。台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标志地、传播地、示范地。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9月初发布了推动和合文化传承发展的决定。
C
在台州还可看看戚继光纪念馆。纪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馆、祠、碑、塑像在山东、金华、我们宁波等地亦有,但台州最多。位于台州市政府所在地——椒江的戚继光纪念馆,建在戚继光路上,是全国最早、史料最全、保存最好的纪念馆之一。
我们去时,快到下午闭馆时间,工作人员还是热情地让我们进去,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与其他游客的提问。陈设虽旧,精神不朽。在台州府城——临海有戚继光当年修筑的抗倭古城,海岛县玉环有抗倭纪念碑。台州还成立戚继光研究会,每年开展活动。在《台州社会科学》等期刊设有“戚继光研究专栏”。防守台州7年有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戚继光,饱受倭患的百姓深深记住了他。
除了看博物馆,上图书馆、新华书店,还可看看名人故居。今年七月我们在江苏南通,观瞻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故居陈列室,由此引发许多感想和感慨。这次我们在台州还参观了别具一格的台州府城墙博物馆、临海市梦宝来(老物件)博物馆、黄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台州式硬气纪念馆。这实际上是一种避暑游,免去了看仙居神仙居、天台石梁飞瀑、玉环鸡山岛等的烈日暴晒和旅途劳顿,不再汗流浃背,省心省力,轻松自如,却收获满满。
人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不经一地,不长一智。换种方式去旅游,也有别样的精彩,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