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豆娘的故事

长尾黄蟌雌雄连接着产卵

◀追逐中的雄性透翅单脉色蟌

▶褐斑异痣蟌在交尾

黄肩华综蟌捕食昆虫。

转眼到了夏末秋初,随着天气渐凉,在宁波能见到的蜻蜓或豆娘已明显减少。近期,在整理自己拍到过的关于豆娘的图片时,发现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可以讲。

蜻蜓也好,豆娘也好,都是属于蜻蜓目的昆虫。豆娘是一个俗称,正式的名字叫做“蟌(cōng)”。我在宁波原先就已见到过多种豆娘,而今年,由于常去北仑柴桥的九峰山中进行自然探索,又认识了多种以前未见过的豆娘,甚至还拍到了它们的“婚礼”。

A

水塘中的小小“婚礼”

跟蜻蜓一样,豆娘的一生也离不开水,在河流、湖泊、溪流等水域附近都可能找到它们。当然,不同种类的豆娘对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像蓝纹尾蟌、褐斑异痣蟌、叶足扇蟌之类的小型豆娘,在平原的水流较缓的河流或静水塘中即可见到;而透顶单脉色蟌、黄翅绿色蟌、黄纹长腹扇蟌、黄肩华综蟌等豆娘,则必须在山区溪流旁才能找到。

从4月开始,在公园中水草丰茂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发现褐斑异痣蟌。这是一种非常细弱娇小的豆娘,体长只有2-3厘米。春末夏初,若仔细观察,则在荷叶上或植物茎上,不难看到褐斑异痣蟌的低调而温馨的“婚礼”。那时,雌雄豆娘的身体为闭合的环状,看起来很像一枚“爱心”,十分浪漫。

那么,这枚“爱心”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蜻蜓、豆娘的交尾方式颇为特别:它们首先得雌雄连接,即雄虫用尾部呈钳状的肛附器夹住雌虫的“后颈”位置;然后,雌虫把腹部向前弯曲,使腹端的生殖孔贴住雄虫的次生殖器上,进行受精。

在类似的水域环境中,还有不少蓝纹尾蟌,它们的大小与褐斑异痣蟌差不多。蓝纹尾蟌雄虫的体色以蓝色与黑色为主,而雌虫则为黄绿色并具有黑色条纹。我曾看到,几对蓝纹尾蟌在一块很小的水面上空飞行,寻找产卵的地方。

在柴桥瑞岩景区外围的山脚,有好几个小水塘,它们是多种豆娘的产卵地。在那里,我拍到过叶足扇蟌、长尾黄蟌、多棘蟌、白狭扇蟌等多种豆娘。其中,叶足扇蟌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小型豆娘,体长3厘米出头,其雄虫的中足与后足的胫节呈白色的叶片状(雌虫无此特征),很有辨识度。我曾见到多对叶足扇蟌,均雌雄连接,扎堆在一起产卵。那场景,倒像是在举行“集体婚礼”一般。

长尾黄蟌也是那几个水塘的常客。这种豆娘比前述几种要大不少,体长接近5厘米;其雄虫的腹部大部分为黄色,仅末端有黑斑。它们的繁殖期很长,从5月到8月,我都拍到了它们的产卵行为。有一次,为了取得一个较低的拍摄角度,我趴在水塘边的地上拍了半天,手臂被地上的小石子硌得有些疼。

B

色蟌的产卵“保卫战”

豆娘里面有一个科,叫做色蟌科。这个科的多数种类具有艳丽的翅膀,身体在阳光下闪烁着炫丽的金属光泽,再加上体形修长、飞行姿态优美,因此很受昆虫爱好者的青睐。多数豆娘的身体比较娇小,而色蟌算得上是豆娘中的大个子。

今年,在柴桥的山区溪流中,我拍到了多种色蟌,如透顶单脉色蟌、黄翅绿色蟌、褐单脉色蟌等。其中,以透顶单脉色蟌的数量为最多。雄性透顶单脉色蟌的胸部和腹部以绿色为主,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翅膀基部的区域为蓝色,其余部分主要为黑色,翅膀的顶端稍透明。而其雌虫的胸部为古铜绿色,翅膀与腹部为褐色,翅端具有白色的伪翅痣。

书上说,透顶单脉色蟌的飞行期(也就是成虫出现的时间)为5-11月。不过,在宁波本地,经过我多年的观察,在夏末秋初的时候才很容易见到它们,而且此时往往能看到它们成群出现。显然,8月中旬到9月,是透顶单脉色蟌的繁殖高峰期。

今年8月中旬,在柴桥河头村后山的溪流中,我见到了20多只透顶单脉色蟌,其中雄虫的数量大于雌虫。它们聚集在一起,互相追逐,既有雄雌求偶,也有雄虫驱逐其他雄虫的现象。

透顶单脉色蟌雄虫的领地意识及“护卫产卵”的本能都很强。通常,一只雄虫会停歇在溪边的植物或溪中的石头上,当其他雄虫靠近其领地时,它会奋起驱赶入侵者。但侵入它的地盘的竞争者实在太多,因此常会出现三四只雄虫混战的情形。此时,是观察透顶单脉色蟌飞行姿态的最佳时候。

有一次,我注意到,一只雌性透顶单脉色蟌停在溪水表面的植物上,它将腹部探入水中,要将卵产在这株植物的水下的茎叶上。此时,有一只雄虫一直绕着它飞行,好像是一架不停盘旋的战斗机。我看了半天才明白,这还真是一架“保家护妻”的战斗机:因为,只要有其他雄虫飞近,这架蓝绿色的“战机”就立即凶狠地扑了过去,将对方赶得远远的,确保其配偶能顺利产卵。

那时,我就十分感慨:真的是万物有灵啊,哪怕在这小小的豆娘身上,也会有这么多有趣而动人的故事!

C

豆娘的故事还有很多

关于豆娘的故事,还有很多。

赤基色蟌是宁波山里最大最漂亮的豆娘。其雄虫的翅膀基部不透明,为迷人的宝石红,故名“赤基”;雌虫体色相对较暗淡,翅膀为淡褐色。不论雄虫雌虫,翅膀上都有狭长的深色翅痣。

较之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色蟌,黄翅绿色蟌要小多了,体长为4-5厘米。其雄虫的翅膀有两种色型,分别为“橙翅型”与“透翅型”,翅痣为红色;雌虫翅膀透明,稍稍带点琥珀色,翅痣为白色。

黄翅绿色蟌的成虫只在春天出现,当夏天来临时就消失不见,转为卵与稚虫的形式在水下度过,然后在次年早春就羽化为成虫。早在3月份的时候,我在柴桥的云雩山森林游步道考察时,就在小溪旁见到了黄翅绿色蟌,其成虫出现时间比前两种色蟌都要早。

跟黄翅绿色蟌一样,黄肩华综蟌也是一种“飞行在春天里”的豆娘,但不常见。今年5月,在柴桥岭下村的后山的溪流中,我见到了一只体长跟透顶单脉色蟌差不多的大型豆娘,正是黄肩华综蟌的雄虫。这是我今年唯一一次见到这种豆娘。

我拿着相机悄悄走近,没有惊动它,才得以近距离观察这美丽的精灵。它的腹部背面的基调为蓝色,同时泛出绿色的金属光泽,每一节腹部侧面都有显著的黄色斑纹。

以前,我曾在其他地方见过黄肩华综蟌捕食昆虫的场景,印象十分深刻。当时,我看到,一只原本停歇着的黄肩华综蟌忽然飞了起来,转瞬又回到原处,嘴里似乎在咀嚼着什么。仔细一看,天哪,原来就在刚刚飞出去的瞬间,它已经捕到了一只小飞虫。然后,费了半分多钟,才把小虫完全吃下。它那扑出去捕食飞虫的动作,跟鸟类中的鹟(wēng)的行为特别相似。鹟在英语中叫作“flycatcher”,直译即“捕蝇鸟”的意思。这类鸟也善于从枝头突然飞出,捕食空中的昆虫,然后又马上回到原处。

2024-09-29 □张海华 文/摄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7126.html 1 3 豆娘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