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网贷业务因其便捷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部分网贷平台以“利息低”“额度高”“到账快”等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需要擦亮双眼,警惕此类诱惑,通过正规机构获取服务。
案例一:息费不透明,综合成本高
张女士看到某网贷平台的“低息贷款”宣传,便申请办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张女士发现,除了利息外,还需要支付担保费、会员费、服务费等多项费用。这些费用在贷款营销宣传时并未明确告知,导致张女士承担了过高的综合成本。
案例二:实际借款金额缩水,利息计算基数不实
李先生在某网贷平台上看到“高额贷款,快速到账”的广告,便申请了10万元贷款。然而,在贷款发放后,李先生发现,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仅为9万元,剩余1万元被平台以“服务费”“咨询费”等名义扣除。这意味着,李先生需要为实际未收到的1万元支付利息,大大增加了李先生的借款成本。
案例三:提前还款,支付高昂违约金
赵先生在某网贷平台上借款后,因个人资金状况好转,决定提前还款以减轻利息负担。然而,在申请提前还款时,赵先生被告知需要支付高昂的违约金,导致赵先生提前还款不仅未能节省利息支出,反而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宁波通商银行提醒消费者,警惕网络低息贷款“套路”,关注以下风险:
1.警惕低息陷阱。部分网贷平台在宣传时,往往强调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通过收取各种费用来增加借款成本。因此,借款人在选择平台时,切勿仅凭广告宣传盲目决策。
2.明辨真实成本。在申请贷款前,借款人应仔细阅读贷款合同,了解年化综合资金成本、各项费用及还本付息安排等关键信息。对于合同中不明确或含糊其辞的条款,应仔细了解确认,谨慎签署。
3.关注实际借款金额。借款人应关注实际到账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避免因实际借款金额缩水而承担过高的还款成本。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温馨提醒,在签署贷款合同前,应充分了解产品特点及风险,理性消费,合理借贷。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史玲燕 郑波 林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