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螳螂在身边

雌性丽眼斑螳(暂定)

雄性丽眼斑螳(暂定)

中华怪螳

□张海华 文/摄

螳螂是大家所熟悉的昆虫,有的种类在城市绿地中也不难见到,如中华刀螳、广斧螳、棕静螳等。不过,若问宁波有确切记录的螳螂到底有多少种,这问题恐怕谁也回答不出来。毕竟,尚未有人对本地的螳螂进行过长期、系统的调查。

不过,有趣的是,就在最近一个月内,我们居然就在离宁波城区不远的地方,相继发现了酷似树皮的中华怪螳,以及具有美丽“眼妆”的眼斑螳。中华怪螳,是在8月初由一个参加亲子夜探活动的小学女生发现的(详见2024年8月18日晚报A8版《夏日惊喜》)。这里单讲发现眼斑螳的故事。

夜探时的惊喜

8月底的周末,我和阿则一家三口到海曙鄞江镇的四明山中夜探。起初,走了近一个小时,却发现各类物种少得出奇,地面上几乎不见蛙类,只在树干上见到两三只天目臭蛙,连原先极常见的中华蟾蜍都没看到。植物的枝叶上,本该是有很多昆虫出没的,如螽斯科的昆虫等,但事实上除了听到有个别宽翅纺织娘在鸣叫外,其他也没有啥虫子。如此“惨淡”的情况,真的完全没法与往年同期相比。

我推测,这跟今年夏天宁波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有关。特别是8月,更是酷热无比,气温之高、降水之少,均是宁波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少见的。这样的天气,显然对各种动植物很不利。我在宁波野外行走与探索自然已近20年,感觉今年夏天的两栖爬行动物与昆虫都比往年明显要少。

那天晚上,我们边走边寻,原本已不抱多大发现好东西的希望,心里想着不如早点回家算了。不久,我们在地面发现了一只雄性的中华扁锹,倒是一阵高兴。中华扁锹,又叫中华大扁锹,是国内分布较广的一种扁锹,俗称“剪刀虫”。我以前只见到过其雌虫,而这回终于见到雄虫,发现其一对剪刀状的上颚比雌虫长多了。阿则用手轻轻碰了一下它的头部,小家伙顿时发怒了,抬起上半身,高高举起那对“剪刀”,似是在对我们进行威吓,看上去特别威猛。我和阿则两人正拍得不亦乐乎,忽听阿则爸爸在不远处的古道上大声喊:“这里有眼斑螳!”

啥?眼斑螳?我们顿时呆住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真的是眼斑螳吗?!”眼前的扁锹顿时失去了吸引力,阿则已经飞奔过去了。

阿则妈妈说:“眼斑螳?我看只能信百分之三十。”我笑了,说:“那我至少信百分之七十,眼斑螳特征非常明显,阿则爸爸应该不会认错的。”

我刚走到古道上,就听阿则兴奋地喊:“是眼斑螳呀!”我加紧脚步,走到阿则父子俩身边,果然看到,一只淡绿的小型螳螂正待在灌木丛高处的树叶上,其背部的眼斑赫然可见。这眼斑看上去像是两个交叉的圆圈,左边的暗绿,右边的浓黑。右圈很像是一个卡通娃娃的脸,当中是黑色眼睛,从上面的“发际线”上还挂下来一绺黑发,挺传神的。

大家都是又惊又喜。阿则是个昆虫迷,以前在西双版纳、马来西亚等地见过类似的眼斑螳,而在宁波本地是第一次见到。他蹲下来仔细一看,说这是一只雄虫,善飞,故我们要小心,可不要把它惊飞了。

而我,则无论在那里,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传说中的美丽螳螂。以前,我只是看到过报道,知道宁波的博物学家林海伦老师曾在宁海、象山等地偶尔见过眼斑螳。而现在,可真没想到,这种螳螂居然在离宁波市区半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就有!

神奇昆虫就在身边

我们立即着手拍摄。这只螳螂一开始还挺配合,不时在空中挥舞几下两把布满了刺的“大刀”(即被称为“捕捉足”的一对前足),给了我们很好的拍摄机会。当它正面朝着我的时候,我注意到,其复眼与我以前见过的所有螳螂都不一样:普通螳螂的一对复眼在头顶为水平分布;而它的复眼却近似锥状,明显上凸,头顶像是长了一对角。这样的复眼,很像是著名的“兰花螳螂”(即冕花螳,国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有一种奇特的美。

拍了几分钟后,这只眼斑螳就变得警觉了,奋力振翅,竟飞到了三四米开外,幸好落在路面上。阿则轻轻把它拿起来,唯恐伤了它,随即又将它放回原处。不过,这回它再也不老实了,很快又是一跳,直接落到了底下的灌木丛中,这下犹如泥牛入海,再也不见踪影。

奇妙的是,就在此时,十几米外的阿则爸爸忽然又喊了一声:“这里还有一只眼斑螳!”天哪,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今天的运气居然会这么好!

快步过去一瞧,果然,一只鲜绿的眼斑螳停歇在一根碧绿的植物的茎上,正转头左顾右盼。这生动的画面,就算舞台布景都没这么简洁美好!阿则又仔细看了下,说,这是一只雌性螳螂。

它的体色,明显比刚才那只雄虫更鲜艳:除眼斑外,覆盖在背部的前翅是全绿的,而雄虫的前翅是淡淡的黄绿,大部分接近透明;同时,它的足部与腹部的侧面均具有棕褐色的迷彩条纹,而雄虫身上的条纹很淡,近乎没有。另外,其眼斑的特征也与雄虫不同,它只有一个椭圆斑,中央有两个小黑斑。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它的体色、眼斑等重要特征均与前面那只很不同,那么它们究竟是两种螳螂,还是同一种眼斑螳?疑惑归疑惑,我们觉得现场多角度拍摄最要紧,这些关于分类的学术问题可以回家后再仔细研究。

且说,这只雌虫可比刚才那只雄虫“乖”多了。它显然感觉到旁边有人在“围观”,更何况还有闪光灯在闪个不停。不过,它并没有飞走,最多只是往前不安地走几步,似乎想要躲起来。阿则对我解释说,跟善飞的雄虫不同,雌性眼斑螳并不擅长飞行,不会动辄飞走。

但见它先是轻巧地沿着那根绿茎慢慢行走,不时将一对捕捉足伸到前方挥舞几下,好像故意表演给我们看似的。之后,它轻轻一跃,跳到了旁边的灌木丛上。这回,我们都拍得特别满意。

回家后,我立即翻阅昆虫图鉴,同时重读了林海伦关于在宁波发现眼斑螳的文章,觉得我们刚拍到的最大可能是丽眼斑螳,一雄一雌(注:学界对于眼斑螳的分类存在争议,故这里暂定这是丽眼斑螳)。这是一种属于花螳科的小型螳螂,体长才4厘米左右。林海伦曾在2021年10月中旬在宁海深山中发现多只丽眼斑螳,有雌有雄。当时,他在文章中说:“我在宁波的野外行走32年,却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小型螳螂,可见丽眼斑螳在宁波境内甚为罕见稀有。”

8月初,在东钱湖发现中华怪螳;8月底,在鄞江镇发现丽眼斑螳。这可以说是偶然与巧合,但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正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带着孩子关注自然,热衷于自然探索,宁波才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昆虫少年”与“博物少年”。相信这些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对生态保护作出较大贡献,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2024-09-22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6184.html 1 3 神奇螳螂在身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