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学生发明了 能收作业的机器人

鲍奕铭(左)、苏颢敏和他们发明的能收作业的机器人。

9月3日,本报刊发了《这位教师自掏13万元,为孩子们办起“21世纪车间”》的报道,不少读者看到后,很想知道里面提到的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收作业机器人”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又是怎么样被发明出来的。当天,在海曙区庆祝教师节活动的排练现场,陈少华带着两个男孩出现在了舞台上。这个节目,就是陈少华根据两个男孩发明“收作业机器人”的经历编排的。

这两个男孩中,一个叫鲍奕铭,目前是海曙外国语学校六年级学生;另一个叫苏颢敏,是海曙外国语学校四年级学生,但两人分属不同的校区。而动手发明收作业机器人,则是去年的事了。

想发明能收取作业的机器人

“我看到老师收作业很辛苦,要一个一个登记。而且有时候有的学生漏交了,又要一个一个去核对。”鲍奕铭说,他就想到了利用在陈少华老师课上学到的知识,去发明制造一个能自动收取作业的机器人。他就把想法跟一起上课的苏颢敏说了,两个小伙伴一拍即合。

去年暑假,两个小伙伴几乎每天都要到陈少华的“车间”里讨论、摸索,有时候甚至晚上也会“加班”到七八点。“碰到问题,我们先是查资料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找陈老师帮助。”鲍奕铭说。

比如,他们想把机器人整理作业的数据传送到老师的手机上,但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没学过。“陈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先通过WIFI连接网络,然后用MQTT协议把数据传送到服务器上,手机就会自动接收到信息了。”这也是他们遇到的最后一个难题,解决之后没多久,收作业机器人就成功发明出来了。

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在现场,两人给记者展示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个机器人不大,只有一个快递盒大小。

根据他们的课堂经验,为这个机器人设置了两种工作模式。开启原地模式的时候,只要把机器人放在原地,然后学生们依次把作业本放到机器人上,机器人就会通过摄像头识别作业本上的二维码,确认作业本是哪个学生,又是哪门课程,然后放到对应的收集箱里,相应的数据也会传送到老师的手机里。当然,事先每名学生会分到一个专属二维码,并粘贴到每本作业本的扉页。

还有一种工作模式是移动模式。这个需要事先在班级每排座位边画上黑线。机器人里的巡线传感器会循着黑线移动,到了座位边,还会自动停下来,让学生们把作业本放上去后再离开。

小小的机器人里,不但安装了巡线传感器,还有能发现障碍物并停下来的超声波传感器;有能把作业本分发到不同收集箱的舵机,还有显示屏、掌控板、电机、驱动轮、万向轮等设备。

最后,机器人移动到老师的讲台旁,把作业交给老师。而在老师的手机里也会显示,收到了多少本作业本,哪位学生没有交。

他们展示的机器人还只是一个模型,如果真的要到教室收集作业本,还需要进行专业制造,机器人也要调整到合适大小。

今年7月,这个机器人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所谓实用新型专利,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通常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逯林威

实习生 张扬琪 文/摄

2024-09-05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3302.html 1 3 两个小学生发明了 能收作业的机器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