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萧王庙的每一块砖瓦 他都熟稔于心

古稀老人16年如一日守护古庙、讲好故事

戴兴宝在萧王庙巡逻。

萧王庙。

戴兴宝在巡逻中,随手拔掉石板缝里的小草。

萧王庙。

每天早上7点之前,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岭丰村村民戴兴宝从家里出发,步行5分钟,来到萧王庙,开门、扫地、除草、巡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也不管是大年三十还是正月初一,他都会出现在萧王庙。

这份对家园的守护,戴兴宝已坚持了16年。其间,他获评宁波市“乡愁遗产保护贡献奖”“奉化区优秀业余文保员”等荣誉称号。

位于萧王庙街道岭丰村的萧王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浙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庙,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文保价值。戴兴宝则是萧王庙的第三代业余文保员。

一头扎进萧王庙文物安全守护工作

戴兴宝出生于1948年,今年76岁,听着萧世显的故事长大。

萧世显何许人也?根据史料记载,萧世显,字道夫,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任奉化县令,在任期间,施政惠民、廉洁奉公、体察民情,为奉化老百姓办了大量实事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公元1021年,奉化境内大旱,萧世显巡行阡陌间,教民筑堤捍水、凿河灌田。次年蝗灾,萧世显又教民捕蝗,在途中中风暴卒。萧王庙就是为纪念萧世显于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而建。

2008年5月,萧王庙第二代文保员因病退出,急需两名新的文保员。“当时文保员每个月只有150元的补贴,一名文保员已经确定了,但没有第二个人站出来愿意接手这个工作。我作为岭丰村人,听着萧世显的故事长大,感其恩德,既然没人愿意做就我来做!”戴兴宝回忆道。于是,他和搭档一头扎进了萧王庙文物安全守护工作中。

萧王庙共三进,面积约1400平方米,当时庙内杂草丛生,短的没过了脚板,长的到了膝盖。戴兴宝和搭档的首要任务就是清除杂草。当时年近六旬的他,手上的伤还没恢复,蹲着膝盖又吃不消,于是从家里搬来小板凳垫在屁股下,手拿镰刀,一点点从石板的缝隙处把杂草连根拔起。这样,两个人整整干了一个月,才把杂草全部清除干净。

仅半年时间就成为文保“专家”

眼前的萧王庙巍峨宏敞,气势不凡。历史上,萧王庙几经扩建,现存有宋代墙基和基础石阶,元、明代石磉子,清代石雕、木雕。

庙堂建筑都是实木打造,戴兴宝发现虫蛀现象较为严重,比如戏台的大梁已被蛀空,于是主动联系文保部门寻求解决方案。他把萧王庙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仔细检查了一遍,标记出了需要维修的点,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高了效率。仅半年时间,戴兴宝俨然成了文物保护的“专家”,对萧王庙的每一块砖瓦都熟稔于心。

经过戴兴宝的反映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萧王庙在2010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新。

用戴兴宝的话说,当好文保员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责任心强、人勤快,多转多看多巡查。17年来,戴兴宝一如既往地对萧王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天早上他都要围着萧王庙里里外外巡查一圈,查看石刻是否有撬动的痕迹,树木是否有被攀折的情况……

2014年11月16日7点,戴兴宝像往常一样来到萧王庙开门,刚到门口,便发现门口的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对,走近一看,庙正门外左侧柱子下的石磉子不见了踪影,便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后经过警方调查,石磉子很快被追回。

中午回家吃饭以及晚上下班后,萧王庙里没有人,戴兴宝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大门上,以便有需要的人能随时联系上他。

尽自己所能讲好萧王庙故事

萧王庙作为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庙,同时还是奉化区的廉政文化示范点,经常有游客和研学团队慕名前来参观。

这时,戴兴宝就会兴致勃勃地做起讲解员,从萧世显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讲起,讲到萧公为民治蝗而卒,再讲到百姓及各朝皇帝因为纪念他而修建萧王庙。萧公廉洁奉公的清官形象,经过戴兴宝的讲述,越发清晰高大、深入人心。

为了更好地讲解萧世显以及萧王庙的故事,他利用在老年大学学来的技能,上网查看萧世显的资料,还经常向老一辈村民们打听萧世显和萧王庙流传下来的故事。在他的影响和宣传下,村民们爱护家园、爱护文物的意识和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如今,奉化区正在创建“我们的家园”2.0版,而以家风家教建设、清廉文化建设为主的“家园正”正是其中九大内容之一。据了解,萧王庙街道正在计划实施古今对话“家园正”教育实践路线:从古代到现在,再到未来,而起点“古代”就是岭丰村萧王庙。

“我做的也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所能,把萧世显、萧王庙的故事讲给游客听,把萧公的家国情怀、清廉家风宣传出去、传承下去。”戴兴宝说。

记者 贺艳 通讯员 郑行娜 文/摄

2024-08-29 古稀老人16年如一日守护古庙、讲好故事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71866.html 1 3 对萧王庙的每一块砖瓦 他都熟稔于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