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镇海两官员的 “朋友圈”(下)

□胡白水

大宋王朝由于内部体制的弊病,再加上外族的入侵和宋真宗大搞“天书崇拜运动”的折腾,到了第四个皇帝宋仁宗继位时,已出现了严重的积贫积弱状况,如每年供应京都的六百万石漕粮都不能及时到位,使偌大一个京都常受断粮的威胁。面对危机,宋仁宗在一批官员的再三呼吁下,于庆历三年(1043)七月,批准谏官欧阳修等的建议,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主持改革。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属陕西彬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进士入仕,官至副宰相,尊为太师、封为魏国公,赐谥号为“文正”,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发动和领导的“庆历新政”运动,以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而表炳史册。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为后世留下了煌煌巨著《范文正公文集》,其中的《岳阳楼记》传为千古名篇,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百年来一直是所有正直官员的座右铭。

主持改革的范仲淹,以自己上奏宋仁宗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为总方案,在全国实施了以吏治为中心的十项新政策,史称“庆历新政”。就在实施“庆历新政”中,范仲淹向宋仁宗举荐了许元。范仲淹鉴于对许元此前在泰州军事推官、丹阳知县、如皋知县及负责扬州博盐和籴仓等职位上取得政绩的了解,在向宋仁宗举荐奏章中,高度评价和十分信任许元。他介绍许元是“才力精干,达于时务”;他提议许元为江淮发运判官“必能减省冗费,疏通利源,不害生民,胥助军国”;他又向皇帝保证“(许元)若不能办济,臣甘失举之罪”。这种了解、评价和信任,必定来于范仲淹与许元在此前的密切交往。朝廷根据范仲淹的举荐,便任命许元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当时,江淮两浙荆湖一带是京都后勤的主要供应基地,发运判官就是做好这项供应的“总掌柜”。

北宋选拔官员明显带有重文轻武和重科举轻恩荫这两个倾向。许元是凭恩荫入仕的官员,按平常是很难找到理想的职务。范仲淹的提携,为许元提供了展示才能的绝好舞台。许元也的确是位能臣,他通过调高北方粮食和南方食盐的收购价,以盐价补贴粮价,促进了政府对粮食的收购。他又调用四万余民夫疏浚运河,以保证漕运畅通无阻。这样,立时出现了“粮船千艘,浮江而上”的繁荣景象,实现了京都漕粮的富足。许元在这个发运判官的职位上连续干了十三年之久,即使他的职务屡有提升,甚至已升为天章阁待制,朝廷仍要他兼领这个发运判官的职务。在这十三年中,许元不但始终保证京都漕粮的平稳供应、地方税赋的顺利完成,而且还受理各路、州、军的朝贡钱物,无形中掌控了大宋王朝的经济命脉。他没有辜负范仲淹的举荐,还得到了朝廷的极大信任,又被历史学家称为理财专家、经济学家。

因积极支持和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而遭到反对派攻击的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四月从朝廷贬到地方,先后任职于河北、滁州、扬州、颖州(今属安徽阜阳)、应天府(今属河南商丘)等地,其中在庆历八年(1048)正月至皇祐元年(1049)正月在扬州任知州,而此时的扬州正好是江淮发运司的治处。于是,许元与欧阳修在这一年同处一城,来往深入。

欧阳修介绍许元和梅尧臣的相互认识。这是欧阳修始知扬州那年的八月,时为国子博士梅尧臣乘船去陈州(今属河南淮阳)任职,当船过扬州时被老友欧阳修留住不放。欧阳修在中秋节那天,又邀来许元等好友与梅尧臣一起搞了个中秋宴会,这是许元、梅尧臣的第一次见面。在宴会上,新朋老友觥筹交错,吟诗填词,尽兴欢乐。席间,欧阳修还专门给许元吟作了一首题为《招许主客》的律诗。

欧阳修应邀游玩了许元在真州(今江苏仪征)的东园。真州曾是江淮发运司的治处,许元在那里工作过,并修建了颇为满意的东园,经常邀请朋友前往作客游玩。欧阳修在游玩东园后,作了《真州东园记》一文,说许元“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与此,是皆可嘉也”,赞扬了许元热情好客、广交朋友。

随着欧阳修与许元的深入交往和了解,便在多篇文章中,对许元的工作、业绩和为人等进行了准确而具有概括力的评价。如“理繁而得其要则,简易行而不违。惟简与易,然后其行不劳而有余”;再如“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又如“凡江湖数千里外,谈笑治之,不扰不劳,而用以足”、“公为人善谈论,与人交久而益笃”。

欧阳修在许元主持编纂许氏族谱后,为之作序;当许元于嘉祐二年(1057年)病逝后,又为之作《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许公墓志铭》。在北宋,一般由县令、主簿、县尉三人组成县级领导班子,任镇海县尉的名单在元朝以前“皆阙”。后来,镇海纂志人员,就是依据欧阳修为许元撰写的墓志铭内容,才确认许元曾任镇海县尉。

自从欧阳修介绍许元与梅尧臣相识后,这对宣城同乡便成了终身好友。

长期离家在外奔波和任职的梅尧臣,在皇祐元年(1049)正月,因九十一岁的老父在老家去世,便辞去陈州镇安军节度判官的职务,携同眷属回宣城奔丧。在船过真州时,应许元之邀在东园曾作短暂停留,且作《真州东园》一诗。梅尧臣在这首诗中,充满了对许元的友好和赞美之情。

梅尧臣由恩荫出身,仕途蹇涩,到了五十岁的皇祐三年(1052)九月,才赐同进士出身,官位虽然从国子博士进为太常博士,而官职仅为监管仓库的监仓,家庭生活仍处拮据。皇祐五年(1054)秋,梅尧臣九十高龄的母亲在京都寓所去世,他又要辞去监仓之职,急待扶灵回宣城守制。时已升为天章阁待制的许元,立即调派了湖南、江西两艘粮船帮助梅尧臣护送亡母灵柩。当灵船经过扬州,许元又上船吊唁、安慰。也在这次会面中,他俩又作了倾心交谈,许元阐述了自己理财经验:“制财犹制兵,太甚则生乱。”梅尧臣对许元富国利民的业绩,百般佩服:“许公运国储,岁入六百万。上莫究所来,下莫有剥怨。……公譬淮阴侯,多多益自办,我今听其谈,夜去为扼腕。”

三年守制结束后,梅尧臣要回京复职,恰在扬州碰上运河枯水期,要停船等候好长时日。许元便热情挽留和接待梅尧臣,不但经常前来看望、交谈,还安排游览由欧阳修知扬州时修建的扬州名胜平山堂,又组织宴席歌舞、吟诗唱和等文艺活动,使梅尧臣在枯燥的候船期生活得丰富多彩,开心欢乐。在此前,年近七旬的许元,深感力不从心,已上奏章请求解职,准备到自己修建在海陵(今江苏泰县)南园怡养天年。此时,许元又邀约小他十三岁的梅尧臣,致仕退职后也到南园来共度晚年。可惜不久许元去世,墓葬在真州甘露乡罔原。许元邀约梅尧臣同住南园安度晚年的设想虽然未能实现,但梅尧臣还是在多篇诗文中表达了对许元的感激之情。

自古以来各地对名人的籍贯都很重视。许元是名人,所以对他的籍贯各有各的说法。《歙县城东许氏宗谱》《歙县志》都说许元是歙县许村人,《绩溪县志》又说许元为绩溪人,而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的诗文中都称许元为宣城人。学术界认为,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三人,不但是许元的同时代人,而且是许元交往密切的好友,还是那个时代的名人,他们一致说许元是宣城人应该是不会错的。这便是现在说许元为宣城人的来龙去脉。

参考资料

1、《乾隆镇海县志点校》,顾科明、朱道初点校 ,东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2、《民国镇海县志点校本》,洪锡范、盛鸿焘主修,盛炳纬总阅,王荣商、杨敏曾总纂,沈建国、张爱妮点校,宁波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3、《镇海县志外编》,顾科明、冯国定主编,宁波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

4、《千秋是非话寇准》,赵冬梅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5、《为官师表范仲淹》,武桂霞、张墨林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6、《康震讲欧阳修》,康震著,中华书局2018年1月出版。

7、《梅尧臣传》,朱东润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1月出版。

2024-08-19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9979.html 1 3 北宋镇海两官员的 “朋友圈”(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