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非遗 见证了古人 最纯真、最古朴的“活法”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木胎朱漆碗。受访者供图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漆木器。

开栏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宁波,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孕育出了众多绚丽多彩、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传奇。

宁波非遗,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千年的记忆。从古老的技艺到独特的民俗,从精美的艺术到深邃的信仰,无一不是先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体现。

今年是宁波非遗主题年。这两天,欢喜宁波——温故·非遗展正在国家大剧院火热开展,五大非遗瑰宝携手亮相,惊艳观众。

从6000多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到今天走进国家大剧院的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宁波非遗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何以宁波·锦绣非遗”专栏将给出一个生动的答案……

河姆渡文化中的“朱漆”记忆

稻田丰收,碧水荡漾,姚江平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7000年前,先民在这里伐木建房、饭稻羹鱼、划桨行舟、制作器物,创造了史前文化。

中国最早的漆器起源在哪?距今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1977年,在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只残损的木碗,它看似毫无特殊之处,但后来却撼动了中国考古学界。在对木碗的后续清理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这只木碗的外侧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层,在地下埋藏了这么久,竟然仍有着微微的光泽……

这个发现,让考古工作者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检测,这个残损的木胎碗,身上薄薄的朱漆是天然漆添加朱砂制成的,距今已经60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最早漆器。虽然木碗圈足和外壁上的朱红色涂料剥落得很严重,但仍能看出形制,独特魅力难掩。

这件木胎朱漆碗,被誉为新石器时代漆器的代表作。作为一件食器,其造型古朴,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漆器之一,这只木胎朱漆碗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内,并于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

在河姆渡遗址不远处的井头山遗址,这里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前的贝丘遗址。2020年,首次挖掘出土标本包括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人工制品和早期稻作遗存,以及极为丰富的水生、陆生动植物遗存。其中陶器、石器等人工制品达300多件。

其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带销钉的残木器,残木器上有人工涂层,经科技考古手段的检测,证实是8000多年前人工漆的痕迹……木胎朱漆碗和漆木器的先后出土,将中国漆器的历史推前至8000年前,表明当时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使用天然漆的技术,用以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这一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浙江省博物馆将木胎朱漆碗作为镇馆之宝,进行馆藏。“我为什么选择这件木漆碗,因为它曾经是我国最早的漆器,代表了漆器在浙江的起源。”在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看来,这件文物,能让今天的观众追寻到浙江古代文明的足迹……

漆器的制作在汉代达到高峰,之后更是经久不衰,历经唐宋至明清,逐渐发展出了识文描金、堆漆、雕漆等众多门类,开创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河姆渡先民作为首批开拓者,用这一只小小的漆碗为中国古代漆艺种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盛放出似锦的漆艺之花。

2024-08-15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9430.html 1 3 宁波非遗 见证了古人 最纯真、最古朴的“活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