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 孙悟空形象的流转

——读《英雄变格》有感

□清 宸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除了《红楼梦》,笔者最喜欢的是《西游记》。而说到《西游记》,首屈一指的英雄形象便是孙悟空。由于《英雄变格》一书的副标题为“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所以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作为“80后”的一代人,《西游记》对我们的启蒙并非始于以文言面目出现的文本本身,而是时代契机让我们欣赏到的“86版”电视剧——我们在一个还没有识字,或者说识字不多的年龄阶段让西游人物以生动鲜活的影视形象率先映入了眼帘。

所以笔者可以说是先一知半解地看了经典版《西游记》电视剧后,才认真读了小说原著。这种对于文学形象的认知顺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孙悟空的理解。可以说,孙悟空在我的内心原本是碎片化的,一部分来自当时勃兴的电视媒体,有动画片《大闹天宫》《金猴除妖》《西游记》,一部分则来自连环画,上海美术出版社出过《西游记》的成套小人书,共12本。后来也阅读了鲁迅、胡适等大家对孙悟空形象来源解说的文章,譬如印度神猴哈努曼,譬如猿猴水怪无支祁……总之,孙悟空的形象总在“七十二变”中,有解构式的,戏谑式的,抛开原著重创式的,不一而足。如果说这些变化当中还保存着较为恒定的特质的话,那无疑就是他的 “英雄性”了!《英雄变格》阐述了孙悟空这个古典艺术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表达功能。同时,孙悟空也是一面镜子,对他的解读差异能从根本上映射出时代激变的特征。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心中的孙悟空拼图也处于不断完整、丰富、变幻的过程中。

孙悟空形象的历史丰富性和复杂性必须结合时代来研究。它的内里蕴藏了很多我们只有结合具体年代才能领悟的文化政治价值和美学意趣内涵。《英雄变格》就是按照年代学的时间结构展开分析的,它以孙悟空的“变”来解释现代中国之“变”。随着社会演进,我们如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时代变化一样,也接受着一个非常富有独立性、创新性、变革性、叛逆性的动态孙悟空形象。在此漫长过程中,拥有文化解读权利的阶层经常借助他来进行一些带有寓言价值的思辨讨论。

晚清时,孙悟空出现在包天笑、张恨水等人的“滑稽小说”中,作家借他的视角来呈现当时新旧文化对峙中的不和谐感,从而引发民众对各种外来新物件、新思潮的思考。新中国建立后,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出富有时代表征的猴戏在“推陈出新”的文化方针下被创编。革命主体的塑造、民族身份的认同、阶级区分的边界……这些都说明了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是可以作为思想宣传工具的。上世纪80年代是个浪漫主义弥散、英雄信仰坚定的时代,孙悟空依然活跃在广阔的民间视野中。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新人类”对“齐天大圣”的认知有了大幅转变:反英雄的孙悟空形象应运而生。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把至尊宝刻画成了个不得不放弃爱情,被动走上取经之路的悲情英雄。世纪之交,今何在写出的《悟空传》销量惊人。这部作品让彼时处于颓唐、无助、挫败、迷茫中的年轻人深有共鸣。因为里面叙述了一个叛逆者最终成为皈依者的过程,字里行间颇有些个体无法超越社会存在和跳脱出宿命悲剧的虚无主义情调。如今,世界一体化加强,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化符号进入了国际语境。年轻人们给孙悟空的定位是和蜘蛛侠、蝙蝠侠、X战警并驾齐驱的中国特色超人。也许有人会觉得幼稚,但除却孙悟空,似乎还真的没有别的文学形象能当此重任。

但我们应该重视的还是孙悟空的民族性,他的身上有儒家信仰者的特征。譬如跟随唐僧后他所展示的“忠孝节义”。同时,我们还能从孙悟空身上看到不少哲学智慧。举个例子,他和妖魔鬼怪打斗时,往往采用“自我缩减”的变幻方式。这种不变大的、反变小的策略,绝不是孙悟空无奈无助下的消极举动。相反,它积极有效、志得意满地变飞虫,变促织,变西瓜,变桃子,飞进妖怪洞,打探敌方消息,钻入妖怪肚,要它们“放师父”。这一点和西方英雄喜欢变得巨大无匹后展示自身力量的思维截然不同——我们中国文化里有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智慧。

孙悟空的“英雄变格”不是单纯形式层面的形象流变,更是精神外化和传导的力量感召。它总能在关键时刻激起民众统一的英雄主义情结,呼唤出关乎自由、正义、尊严等情怀来。孙悟空之所以具有这样独一无二的魅力,说明了古典文学形象是可以彰显出时代精神和恒久价值的。其实,不管孙悟空形象怎么地更新,它在主流文化中始终代表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探索态度。孙悟空可以在宏大的话语体系中,被条分缕析地挖掘出学术感满满的多义性。但他在个体遇到困难,甚至被冤屈,被误解,陷入迷惘时,也能让我们想起:这个会“七十二变”,战胜得了十万天兵,并且从无父母庇护的石猴尚能积极乐观,勇往直前,何况你我?当然,孙悟空的品质和精神是有文学审美的滤镜加持的,可他就是符合了中国人的一贯理念:哪有轻易的成功,强大如齐天大圣,也需经八十一难,方可苦尽甘来,完成自我超越。历代知识分子在对孙悟空形象进行解读时,从来没放弃的一种源自中华文化心理的主体观念,这也是强健的“文化自信”的表现。

孙悟空的故事肯定是中国故事,对孙悟空的想象必然夹带和对中国文化的想象。与其说我们一直在向往、崇拜着他的英雄性,不如说我们迷恋上的其实是他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变化性。

2024-08-13 ——读《英雄变格》有感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9131.html 1 3 文化视野中 孙悟空形象的流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