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镇海两官员的“朋友圈”(上)

□胡白水

千年古县镇海,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前称为定海,本文按照习惯,统称为镇海。所谓“北宋镇海两官员”,分别是在北宋担任过镇海县令和县尉的王曙和许元。王曙(963-1034),字晦叔,世居河汾(今山西西南部),后为河南人,自淳化三年(992)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于咸平四年(1001)十一月开始,以秘书省著作佐郎身份任镇海县令两年多时间。许元(989—1057),字子春,号南园,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恩荫入仕,大约在庆历(1041—1048)初年调任镇海县尉。

王曙和许元任职镇海的记载十分稀少,我们已无从知晓他俩在镇海的任期、履职、生活及交友等情况。然而,他俩终身为官,又善于交友,遂有了个较为广泛的“朋友圈”。在这个“朋友圈”里,不乏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尹洙、梅尧臣等政文两坛著名人物。

王曙是寇准的大女婿。寇准(约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属陕西渭南)人,在太平兴国五年(980)考中进士入仕,后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被封为莱国公,赐谥号为“忠愍”。在景德元年(1004年)冬,辽朝几十万大军南下犯宋,北宋朝野震惊的危急时刻,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抵抗,反对南迁。他极力促成宋真宗御驾亲征到前线澶州(今河南濮阳),从而扭转被动的战争局面,迫使辽与宋订立“澶渊之盟”,挽救了大宋王朝,这是寇准立下的最大功勋。寇准又善诗能文,著作颇丰,至今仍有《寇莱公集》七卷和《寇忠愍公诗集》三卷传世。

从寇准仅大王曙两岁的年龄来看,他俩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朋友兼翁婿。再从寇准将次女、三女嫁给宰相毕士安(938—1005)的两个儿子可以看出,寇准择婿要求之高、对王曙之重视以及王曙本身条件之优越。王曙也的确极有为官之才。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月,王曙以本职枢密直学士,出知益州(今属四川)。他依法治蜀取得成效,民众将他与此前镇蜀的北宋名臣张咏(946—1015)并称为“前张后王”。王曙后来又成为百官之首的大宋宰相,封太原郡开国公,赠太保和中书令,赐谥号“文康”。恕我猜测,这可能在镇海官员中是绝无仅有的。

寇准没有亲生儿子,把大女婿王曙作为自己政治上的继承人而加以器重,甚至不惜丧失自己的政治名节而满足王曙的要求。寇准曾是宋真宗倾全国之力大搞自欺欺人的“天书崇拜运动”的坚决反对者,即使因此而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从枢密使高位贬到永兴军(古长安,今西安)任职,也义无反顾。偏巧,四年后的天禧三年(1019),在永兴军下属的乾祐县又“发现”了一份“天书”。所谓天书,就是有人伪造老天旨意,给大宋王朝和当今皇帝歌功颂德的文书。宋真宗下诏命寇准将此“天书”晋献朝廷,寇准对此不屑一顾。王曙时任枢密直学士,政治前程远大,他便苦苦哀求岳父大人尊照皇帝诏令晋献“天书”,以搞好与皇帝的关系,促进自己的大好前程。这样,寇准无奈地将这份“天书”护送到京都献给宋真宗,给自己留下了一生中的最大污点。

寇准喜欢喝酒,有时也因酒醉误事。天禧四年(1020)六月,已是风烛残年、不能正常上朝听政的宋真宗与曾力挺自己继承皇位的当朝宰相寇准密定了“皇太子监国,寇准辅政”的重大决定。寇准为此心满意足,高兴得喝醉了酒,竟把这个大宋王朝的最高机密泄露出去了。他的政敌、枢密使丁谓(966—1037)获悉后,立刻进宫,向宋真宗大肆诬陷寇准,导致宋真宗改变主意,废除了这一决定,还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职,这是寇准第三次罢相。王曙对寇准这次酒醉误事的惨痛教训,铭记于心,时常警诫自己、劝诫别人。

王曙既然成了寇准的女婿,那他的命运自然也和寇准的升降沉浮捆绑在了一起。寇准在第三次罢相后,便遭到了继任宰相丁谓接二连三的迫害。寇准先由从一品降到三品,贬知北方的相州(今属河北);七天后,再被贬知南方的安州(今属湖北);十八天后,再降为六品,贬往更南的道州(今属湖南)任司马;在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驾崩后的第十天,又降为八品,贬到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的雷州任司户参军,次年即死于这个蛮荒之地。在此期间,原本政治前程远大的枢密直学士王曙,也遭连累一再受贬,先降知汝州,再贬知海州,后又贬郢州(今属湖北)降任团练副使。

大约在明道二年(1033)八月,王曙出任西京留守。北宋有东西两京,东京为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大宋王朝的政治中心;西京为陪都洛阳,为当时文人学士诗酒留恋之地。王曙一到洛阳,便结识了一批由前任、当时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西昆体”骨干诗人钱惟演(977—1034)聚集起来的青年才俊欧阳修、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并交往密切。

王曙非常爱惜欧阳修、尹洙的才能。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属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时为西京留守推官。尹洙(1001—1047),字师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时为西京留守属官。当时,王曙见欧阳修、尹洙等人喜好游宴,过度纵酒,担心这样会毁坏他们的前程,就以寇准酒醉误事的教训相劝诫,却遭到了欧阳修的讥讽。

王曙对欧阳修的讥讽,不但“默然不应,终不发怒”,而且在后来入京升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后,不计前嫌地首先举荐欧阳修为馆阁校勘。馆阁校勘负责收集、整理、编纂皇家图书馆的重要书籍、文件。在北宋,最大的文武两官宰相和枢密使,十有八九是从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这两种官员中选出,而这两种官员又十有八九是从馆阁校勘中选出。可以说,进入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即进入了皇帝选人的视线。后来,欧阳修虽然两次受奸诈小人的恶毒诬陷而遭贬官降级,而最后还是官至副宰相,成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欧阳修在繁忙的政务中,又发动和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提携了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等一批新秀英才,创作出了《醉翁亭记》等崭新风格的散文名篇,被公认为北宋文坛领袖、一代文宗,后又入选为散文领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尹洙生性好辩,被朋友们戏称“辩老”,但他对王曙劝诫的态度,未见史书记载。然而,他俩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当王曙病逝后,尹洙为之撰《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由此看来,尹洙对王曙当年的劝诫,应该是持接受态度的。后来,尹洙也积极支持和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和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官仅太子中允,却为北宋散文大家,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等传世。对尹洙的文章,欧阳修和范仲淹极为称赞。欧阳修称赞尹洙文章“简而有法”。范仲淹不但称赞尹洙“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而且还拿自己的文章请尹洙过目后,才放心发送出去。

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时任西京洛阳首县河南县主簿。王曙对梅尧臣的诗文非常激赏,称赞它们为“二百年来无此作品”。这也就是说,从唐朝元和、长庆(806—824)以来没有出过梅尧臣这样的优秀诗文作品,评价可谓至高。后来,梅尧臣官衔虽仅为都官员外郎,却为宋诗开出一条沉着朴实的发展道路,成为影响宋一代诗风的大诗人,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宛陵文集》六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王曙与梅尧臣交往频繁,他儿子王益柔也与梅尧臣结成知交。王益柔(1015-1086),字胜之,凭门荫入仕,庆历四年(1044)由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以后官至翰林学士。

2024-08-1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8938.html 1 3 北宋镇海两官员的“朋友圈”(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