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让更多的孩子 传承这份匠心”

这位82岁的航模专家“大有来头”

陈庆兰(左一)、王嘻嘻(左二)和其他参赛队员合影。

王嘻嘻(右)在课堂上教孩子们折纸飞机。

“怎么样能让飞机飞得又快又直?中线首先要拉直,折偏一点点都会影响飞行轨迹,一定要注意再注意!”8月8日,海曙区高桥镇学院社区居民王嘻嘻正在教孩子们折纸飞机,这是他的第二节课——直线射靶纸飞机。或许大家以为,折纸飞机很简单。但是,上了2节课程的孩子们会告诉你——折纸飞机太有学问了。为了折个纸飞机,王老师甚至上了半节课的空气动力学。

11岁时与航模正式结缘

也许你想象不到,这位教折纸飞机的老人其实“大有来头”——他是宁波市航模协会专业委员;是宁波市第一批航模人,曾随队出席全运会航模比赛;他还是一位成果无数的民间发明家。通过折纸飞机,他想告诉孩子们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悟原理,要开拓创新,匠心会带你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别看王嘻嘻在课堂上像个老顽童似的和孩子们玩成一片,其实他已经82岁了,和航模结缘也超过了70年。

王嘻嘻的父亲王竹心是个“全能型人才”,机械、化学、电工、木工都有所涉猎。从小王嘻嘻就跟着父亲接触到很多知识。8岁那年,王嘻嘻开始自学电工和无线电;11岁,父亲送了他一套航空模型的制作材料。从那时起,他正式与航模结了缘。

他对任何制作环节,都有着极致精细的把控。1954年,他参加宁波市第一届青少年工艺美术科技作品展览比赛,因为找不到真实飞机的数据比例,他选择制作了一套微型木工工具,所有的木工工具只有拇指大小,却都能使用。这套工具在宁波获甲等奖后送北京参展,被德国人看中,国内展览结束后,便被运到德国进行巡回展览。

在孝闻街永丰路口试飞航模时,当时正读小学三年级的王嘻嘻遇到了做模型的陈庆兰老师。一个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一个是宁波二中的老师,因为对彼此技术的认可,二人成了忘年交。1956年,宁波市航模队成立。小学刚毕业的王嘻嘻受陈庆兰邀请加入队伍,成了队里唯一的二中校外人员。虽然是队里年龄最小一个,但是他的手艺却让人不敢小觑。

1957年,王嘻嘻所在的队伍被选中代表浙江出席全运会航模比赛。他们的参赛照片被长期地挂在宣传栏上展览,用于激励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因各种原因,王嘻嘻从宁波一中毕业后他便辍学了。毕业后次年,寻找生计的他放弃了心爱的航模。但这份从航模中打磨出的工匠精神却一路跟随着他。

一开始,他找不到工作,在夜校打零工。一天,他路过挂着他照片的宣传栏时,听到路人说:“这群孩子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他听罢怕被认出,落荒而逃,但又被此话激励。

“我有知识、有技术,便有信心活下去、活得好。”王嘻嘻说。他放下傲气,找到了一份钳工工作。管事的人质疑他没有接触过钳工,他却说,反正是计件论工资,让他试一试。因为善于钻研、总结经验,一个月后他就赶上了熟练工;6个月后,厂里资历最老的钳工都开始叫他“老王”,向他请教问题。那会,别人干8小时的工作,他4个小时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订阅书籍自学汽车技术、组合机床。

他告诉记者:“最不会害你的就是知识,所有的原理都有关联,把原理悟透了,动脑子搞创新就不难。”

那时,厂里技术部门有个岗位叫机械画线工,需要大量测算才能保证机器执行的精度。那时,有人请教王嘻嘻,他便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测算方法和划线工具,快且精准。此外,他在工作中发明了许许多多改进方法,提高了效率。

1993年,已经51岁的他成功考取了工程师;此后,他自学了CAD等电脑设计软件;2005年,他的孩子创业开办影楼,他为孩子发明了补光灯。他的产品在上海漕宝路参加“国际摄影器材展览会”展出时,一个补光灯卖880元,不到两分钟就被抢完。

2008年,王嘻嘻恢复参加市里的模型活动,2019年5月他成为宁波市航模协会的专业委员。

退休后的他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他说:“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精益求精是在任何职业、任何时间都必备的品质。这份匠心,我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传承下去。”

记者 王昱汀

通讯员 何玉雨琦 顾瑾 文/摄

2024-08-09 这位82岁的航模专家“大有来头”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8818.html 1 3 “希望让更多的孩子 传承这份匠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