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张月平是一位全职妈妈,靠着一款手工鲜肉包“出圈”,打开了社区早餐团购的销路,并摇身一变成了鄞州区潘火街道海璟园社区“共享厨房”主理人。每天,她都会在这个“共享厨房”忙碌她的“第二事业”。
7月29日上午,“共享厨房”里多了一群小小厨师,他们系着围裙忙得不亦乐乎。原来,这个暑假,张月平策划了暑期“一小时小厨师”训练营,每周为小朋友们安排一节妙趣横生的美食DIY课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她带动了一群宝妈家门口创业
“订单多的时候,一天要做近200个鲜肉包,还是不够卖,连自己孩子都没吃上。”张月平“凡尔赛”的背后是“共享厨房”的火爆。
去年2月,在海璟园社区“助力宝妈重返职场”项目的支持下,她决定将自己对美食的热爱转化为创业的动力,开始筹备社群早餐团购项目。凭着对食材的挑剔和用心,张月平的鲜肉包子、烧麦、茶叶蛋等产品深受邻居的认可,订单每次都在群里被“秒杀”。同年10月,在张月平的带动下,邬江英、朱恒文两位宝妈加入,成为合伙人,不仅开发出更多的美食品类,订单销量也实现了增长。
每天早上6点,张月平准备好两个孩子的早餐后,就匆忙赶到菜市场挑选新鲜食材。“猪肉要选前腿部位,肉质更鲜嫩,做出来的包子也更鲜美多汁。”再捎上芹菜、香菇、胡萝卜等时令蔬菜,张月平与两位合伙人就在“共享厨房”里忙活开了。一直到午饭饭点,一屉屉热气腾腾、皮薄馅足的鲜肉包子、纸皮烧麦就陆续出炉了。张月平将美食照片发在邻里团购群,不一会儿手机就“叮叮咚咚”响起购买“接龙”的声音。
每天都做“老三样”,邻居吃腻了。于是,这支80后宝妈创业团开始花更多的时间研究新品。季节限定“女神汤”、宁海特色麦饺筒、酸辣开胃的柠檬凤爪、推陈出新的纸皮烧麦……这段时间以来,“张姐私房点心”的品类越来越丰富。现在,这支宝妈创业团队一周接单4次-5次,单次销售额都在500元以上。
“想学手艺的邻居们,我都欢迎!”张月平从不藏着掖着,有居民来请教时,她总是耐心地手把手教。有时候,还会邀请几位“试吃官”来“共享厨房”品评新品,这样的创业氛围,让很多宝妈跃跃欲试。
“共享厨房”成“家园爱”的生动缩影
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共享厨房”越来越热闹了。张月平总想着用自己擅长的厨艺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在社区的助力下,她们一次次走进校园开展传统美食公益课、根据传统节日定制民俗美食、熬制腊八粥温暖户外工作者。社区里的公益活动,总少不了她们的身影。
“暑假了,别让娃在家里‘摆烂’,学点生活技能。”今年暑假,张月平还推出了“一小时小厨师”训练营,每周为小朋友们安排一节美食DIY课程。她的忠实“粉丝”都抢着给自家的娃报名,把孩子“托管”在“共享厨房”。
“这么热的天,家里的厨房一秒都待不下去,但社区的‘共享厨房’却成了大家抢着要去的地方。”家住颐璟园二期的邬女士打趣道。
除了开设公益厨艺课,张月平还组织“共享厨房”合伙人到鄞州区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的“小哥驿站”轮流上岗,为烈日下奔波的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送去夏日清凉。从清甜解暑的绿豆汤到冰爽可口的冰粉,再到生津止渴的酸梅汤,每一份饮品都承载着满满的爱。
“小张你又来了?”“哦哟,谢谢!”通过社区网格员,张月平了解到,辖区内有几位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她就每月按老年人的口味定制一些豆腐包、馒头等易消化的早餐,直接送到老人家里。天热暑重,她再打包两杯解暑的绿豆汤,陪老人拉拉家常。家住颐璟园一期的王杏花老人今年84岁,她经常收到张月平的“温暖投喂”。一来二往,两人熟络起来。每次张月平要离开时,老人都舍不得放手。“有空就来坐坐,找我聊聊天!”老人说。
如今,“张姐私房点心”已经成为社区共富工坊的一张闪亮名片。“无论是创业做早餐团购,还是给需要的人送去关怀,我都觉得特别有意义。”张月平感觉自己现在的生活特别充实。海璟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街道居民议事员陈龙说,对居民来说,“共享厨房”不仅是一个制作美食的地方,这里有分享、有爱、有奉献,是“家园爱”的生动缩影,“希望更多的合伙人加入‘共享厨房’,让温暖和故事延续。”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章媛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