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个炎热的夏日。记者在宁波东部新城紫荆汇,见到“船王”包玉刚的长女、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理事长包陪庆教授。她身着黑色上衣,搭配黑白条纹围巾,低调而优雅。她脸上绽放着充满亲和力的微笑,感染着每一个和她目光交汇的人。
提及家乡宁波,她的双眸闪烁着光芒:“宁波这40年的发展让人惊讶!”包陪庆见证了包玉刚向邓小平同志请求将宁波“计划单列”的过程。宁波成为计划单列市后,发展速度一日千里。
此次返乡,包陪庆在紫荆汇驻足并会见了诸多同乡。紫荆汇于2024年6月试营业,它不仅象征着宁波与香港血浓于水的深情,还是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在宁波的一个“家”。这个“家”里的每一件陈列物,都在唤起人们对香港、对“宁波帮”的记忆……
“世界船王”的中国梦
说起当代“宁波帮”,包玉刚是一位绕不开的灵魂人物。
在紫荆汇Casa Bauhinia三楼的宴会厅,矗立着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封面为原型的“打卡墙”,供到访的宾客拍照合影。这也是包玉刚创业奋斗史上的“高光时刻”。
1955年,在香港白手起家的包玉刚,买下一艘旧货船,取名为“金安号”,创立环球航运集团。在之后的短短20年内,环球航运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包玉刚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一大私人船东。
1976年8月,美国《新闻周刊》将包玉刚作为封面人物,并称他为“世界船王”。“世界船王”包玉刚,不仅是宁波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他始终怀着“中国心”,为香港回归祖国作出巨大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初,中英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关键时刻,包玉刚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送上“礼物”,以一根普通的跳绳缓和气氛,并表示已向英国订购船只。
当时,英国造船业陷入困境,船厂倒闭,这价值1亿英镑的造船订单,对撒切尔夫人来说,是“礼物”更是佳音。包玉刚还邀请撒切尔夫人以非官方身份到上海为自己定制的“世谊号”轮船剪彩,希望对方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最终使中英谈判出现转机。
“我的父亲有一个中国梦,他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期待。”包陪庆回忆,“1984年,父亲带着我和我的长子,到北京亲眼见证《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刻。香港回归祖国,父亲非常兴奋,也非常感慨。”
今年是香港回归27周年。回溯香港回归的历程,以包玉刚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所彰显的家国大义,值得后人永远铭记。而在包陪庆的记忆中,包玉刚心中的中国梦,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即培养人才的“教育梦”。
“父亲深信,教育是现代化的根本。他曾提笔写下‘开放宁波 振兴中华’,在1984年返乡之际,更是决定出资2000万美元兴办宁波大学,填补宁波综合性大学的空白,希望为宁波培养更多人才。如今,宁波大学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发展为‘双一流’高校。如果父亲知道宁波大学今日的成就,一定会十分欣慰。”包陪庆说。
在包玉刚义举的感召下,许多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纷纷捐资助学。邵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曹光彪科技楼、赵安中行政楼、李达三外语楼……宁波大学这些楼宇的背后,昭示着他们教育兴国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