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

——读《汉字里的中国》有感

□冷 枫

对于《汉字里的中国》一书,笔者在阅读时,总会生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是本非常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的作品。它分“饮食”“服饰”“居所”“出行”“狩猎”“食货”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精心挑选了富有代表性的十到二十来个汉字,然后由该汉字作为切入点,引领读者走进古人的真实生活,栩栩介绍一笔一划的建构背后源远流长的文化奥秘。

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都是简化而来的,且被简化的时间并不算长。所以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者能够大体无碍地阅读些繁体字写就的作品。但是如果让并非古文字专业的读者来辨识甲骨文的话,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笔者就曾在某书展上买过一本我国古文字研究领域的巨擘裘锡圭老先生的著作,结果打开来一看,我竟真的“连字都不认识”,惊讶之余简直怀疑人生。而这本《汉字里的中国》,尽管它的文化浓度和知识含量也相对较高,但还是适宜一般读者阅读的。当然,如果你本身已拥有了较深厚的古文化根基,读起来会更觉妙趣横生。

《汉字里的中国》中每篇文章只单独介绍一个字,且是追根溯源,进行阐发。譬如“饮”字,它在甲骨文中是:左下角一个酒坛,右边立一饮酒之人,正伸出手去搂那酒坛子。作为一个会意字,“饮”清晰表达了人要饮酒的意思。所以“饮”的本意就是饮酒。可不管是饮酒还是喝水,你都先要把液体含入口中,所以“饮”的引申义出来了,有“含、忍”之意。江淹《恨赋》中有句“莫不饮恨而吞声”,“饮恨”就是“含恨”的意思。之后“饮”又引申出“进到肚子里”的意思。诸如“饮弹”这样的词汇,表示的是这层含义。

“民以食为天”。“食”字也是很早就有了的。甲骨文字形中的“食”是食器里装了点食物。但你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食器内的食物分明满出来了。这可能表达了古人对食物能够充足的一种朴素愿望吧。最早,“食”为饭食,后又作“吃”解。儒家经典对“食”还定了挺多规矩,《论语》就说“不时,不食”,即不到饭点不能进食。先秦之人是一日二餐:早餐和晚餐,和当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相对应。秦汉以后,一日三餐制逐渐流行起来,早餐叫“朝食”,午饭叫作“昼食”,晚饭叫“晡食”。

“初”字最早的形态可能很多读者会难以想象,它是左边一个衣,右边一把刀。这样的组合反映了先民们的什么思想呢?从“会意”角度思考,乃是以刀裁衣。《说文解字》中说:“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该书作者刻意提到了个非常关键性的内容:做衣服遮掩身体,乃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所以“初”就引申为初始。还有一个词叫作“初度”,有学者认为,“度”是伸开婴儿的两臂来度量长短,为的是给他量体裁衣。屈原在《离骚》中的“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也是给新生儿做新衣服、取名字之意。

《汉字里的中国》还努力修正了部分读者以前有可能存在的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知识点。在“出行篇”中,作者提到“步”字,甲骨文、金文里,乃至在汉字基本定型的小篆里,“步”字都被“画”了上下两只脚。《说文解字》云:“步,行也。”古人用两只脚一前一后来形容行走。可见在他们的观念中,两只脚都迈出去才能叫“步”,只迈一脚,那叫作“跬”。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一步,在古人那里其实是一跬。既然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在古人那,也该是“一步两个脚印”了。这就是汉字文化演变中相当有趣的细节。

在书中,笔者个人觉得:属于“居所篇”中的“井”字可以和属于“狩猎篇”中的“田”字一起比较着看。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容易为现代人所混淆的一些内容。“井”字的甲骨文形态和今天的“井”字可说没什么大的变化,就是个象形字,描摹出了俯瞰角度下,一口井的样子。众所周知,西周实行井田制:以方圆九百亩为一单位,划成九个区域,其状如“井”。中间是八十亩的公田,边上八户人家各有一百亩的私田。剩下二十亩,用来盖房居住。由于井田的划分非常规整,以及古人安土重迁观念深重,所以至今留有“井井有条”“背井离乡”这样和“井田制”相关的成语。“田”字看上去也规整,今天很多人想当然地将“田”的初始含义理解为田地。可作者将“田”归于“狩猎篇”中介绍自有道理。田,最早指将一处区域给圈起来,防起来,为的是不让野兽逃出去。要知道:在人类的农耕生活方式被固定下来前,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狩猎期。“田”字被解释为“狩猎之所”,非常具有说服力。这里不妨提一句:历代学者再怎么声名卓著,也都无权凭着想象力来随便解释古文字。你的释意只有和保存的古文献、出土的古文物可以相互印证,才能服众。“田”的意思就有《诗经》佐证。《诗经·大叔于田》描述了太叔段一次出行狩猎的情境:“叔于田,乘乘马……襢裼暴虎……叔于田,乘乘黄……叔善射忌……”这里的“田”,即为田猎。至于“暴虎”“射”等词语则充分显现了人们正在空手搏虎,在射击猎物。

所以说,古文字是相当有意思的,如果你有探究古人衣食住行的兴趣,愿意了解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如何从古人那里传承下来的,可以仔细阅读这本《汉字里的中国》。书虽不厚,但它会带给你很多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理由去思量、去理解的古文化知识。而且你还会从中感受到古人智慧的渊深博大,细腻幽邃,从而油然升起自豪之情。这也许就是最贴近个体内心的一种文化自信吧!

2024-07-19 ——读《汉字里的中国》有感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4735.html 1 3 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