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比生娃还痛!泌尿系结石发作带来的痛苦,让广大患者不堪忍受。眼下,随着天气变热,泌尿系结石也进入了高发期。对于泌尿系结石,很多老百姓或许还缺乏了解,比如:泌尿系结石是怎么形成的?不痛不痒的泌尿系结石危害大吗?如何更好地解决泌尿系结石?又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针对这些问题,7月18日下午,《甬上健康大讲堂》邀请到宁波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杨后猛主任医师来到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科普。
1 泌尿系结石在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
所谓泌尿系结石,也就是发生在泌尿系统的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杨后猛介绍,泌尿系结石按部位划分,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而按成分划分,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磷酸镁氨结石、碳酸钙结石、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其中,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约占泌尿系结石的80%左右。
据了解,泌尿系结石在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其中年轻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甚至连低龄儿童也会患上该疾病。杨后猛接诊过的年龄最小的患者才5个月大,这个宝宝当时被查出肾脏出口处有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结石,经过及时治疗最终顺利解除隐患。
事实上,泌尿系结石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的,很多患者被查出泌尿系结石后也不一定会出现症状,但对于这些患者而言,不痛不痒并不代表着就不用管。杨后猛表示,不痛不痒的结石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因为它可能引起输尿管息肉、肾积水,肾积脓,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由于没有及时就医导致重度肾积水的患者,杨后猛遇到过不少。“两个月前我们就接诊过一个患者,这个人很瘦,但肚子特别大。原来是一个1.5厘米的结石把他的输尿管堵住了,日积月累就导致他出现了重度肾积水,后来我们从他肚子里取出来八斤水,说明他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2 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很难靠喝水排出
得了泌尿系结石后,可以自己采取措施来排石吗?这是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杨后猛表示,有些泌尿系结石患者认为只要多喝水、多运动,结石就能自行排出,这种想法是有误的,因为能不能自行排石,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比如结石的大小——正常人输尿管内径只有5毫米左右,对于直径大于6毫米的结石,单靠多喝水、多运动是比较难排出的,很多时候还需要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者微创手术才能解决。
临床上,用药物来促进排石,也是帮助泌尿系结石患者排忧解难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药物排石的效果和结石的大小、形态、部位都有关。比如,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表面光滑、未引起尿路完全梗阻、停留部位小于两周的结石,药物排石的效果往往比较好,可以首选药物排石。
杨后猛介绍,如果药物排石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那就要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硬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手段了。“每一种微创技术都有其适应症,比如输尿管软镜碎石,主要适用于直径1.5厘米以下的输尿管结石和直径2厘米以下的肾结石,微创效果很好,有些患者甚至仅需住院1天便可出院。而对于一些复杂性的肾结石,往往需要联合两种甚至多种技术才能解决。”
在讲到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时,杨后猛还对一个认知陷阱进行了解释,那就是泌尿系结石并不是个头越大病情就越严重,主要还得看结石是否引起梗阻。“我们临床上经常碰到直径5厘米-6厘米的肾结石,仅仅表现为腰酸或是尿路感染,肾功能一点事没有,但是输尿管里面直径1.5厘米左右的结石梗阻就有可能导致肾功能遭到破坏。”
3 每天至少喝2升水
在日常的门诊观察中,杨后猛明显感觉到夏季结石发病率要远高于其他季节。他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更易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尿盐结晶析出,继而形成结石。如果不爱喝水,形成结石的可能性会更大。
除了与水分摄入密切相关,泌尿系结石还与饮食结构、肥胖、运动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要预防泌尿系结石,平时就应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2升水,以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的机会,除了普通的水外,也可以选择喝柠檬水,柠檬酸有助于抑制结石的形成。
二是均衡饮食。控制蛋白质和食盐(钠)的摄入量,限制高草酸食物的摄入。
三是坚持运动。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代谢率,减少泌尿系结石的风险,此外,科学运动和均衡饮食还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防范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四是避免过度补充维生素C和D。过量的维生素C可以转化为草酸,而维生素D可以增加钙的吸收,两者都可能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五是定期体检。对于有结石病史或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尿液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处理结石问题。
此外,杨后猛还提醒:患过泌尿系结石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要注意防复发,防范的方法与普通民众预防泌尿系结石的方法大致相同,最关键的也是“饮”和“食”。这些患者也可以在就医时要求进行结石成分分析,通过成分分析,可以确定结石的化学成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
记者 吴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