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帮印迹

包玉刚的学堂

1984年,包玉刚回到儿时读书的叶氏中兴学堂。 记者翻拍自叶氏义庄展板

宁波大学

百年圆梦在今朝

1984年10月28日,钟包村迎来游子还家。重新坐在叶氏中兴学堂的小书桌前,包玉刚欣喜莫名。而这时,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在他心里酝酿。

上世纪80年代的宁波,在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得尤为迅疾。经济建设宏图待展,急需各类人才,而当时的宁波没有一所上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创办一所大学,是几代宁波人的夙愿,也是迫在眉睫的“刚需”。

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包玉刚,随即明确表示,愿意捐资2000万美元,由他出钱、宁波出地创办宁波大学,百年圆梦在今朝。

属于历史的巧合,1984年12月19日,包玉刚与当时宁波市市长耿典华在京签署捐资创办宁波大学“洽谈纪要”,正好与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同一天。

这个日子太有意义了,以至于包玉刚长期觉得,宁波大学就代表了友好、合作、交流和开放。他有一个执念:“我所以要兴办宁波大学,就是为了要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希望家乡的科技、经济都搞上去。”

自1985年亲手为宁大奠基,包玉刚年年返乡必到宁大,将学校日新月异的面貌看在眼里。1986年9月10日,宁波大学如期开学。包玉刚在全校师生面前,表达了希望宁波大学“成为一所完整和先进的学府,跻身全国和国际名校之列”的愿望。

在2003年出版的《宁波帮与宁波大学》一书中,宁波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张永祥回忆,他曾听包玉刚说过几次“心里话”:“包先生叮嘱要重视品德教育,不是抽象的品德,而是爱国、诚实、勤奋。他认为优秀的宁波人都是很爱国、很聪明、勤钻研、守信用、肯吃苦的。”

包玉刚向张永祥建议,一定要聘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来宁大任教,重视与海外名校的校际交流;还主动提出,要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出资设立教职工奖励金,有效激励了学校草创时期的老师们。

张永祥回想,包先生的话算不上是豪言壮语,也没有特别深奥的理论,但他对宁大师生的殷切期望和肺腑之言,“使人感到特别深沉、亲切,特别感人,经常能回味”。

向未来展开的科教兴国梦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因病在香港寓所溘然长逝,年仅73岁。很难否认,因为他的离世,处于起步中的宁波大学遇到了实际困难。

就在这时,他在叶氏中兴学堂读书时的同窗好友、后任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赵安中伸出援手,带头捐建了两个项目。在赵安中义举的感召下,各路“宁波帮”人士纷纷解囊,宁波大学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包氏教学楼群、逸夫教学楼、林杏琴会堂、曹光彪科技楼、绣山工程楼、宗瑞航海楼、李达三外语楼、安中大楼、黄陈月莉行政楼、叶耀珍楼……一栋栋以人名命名的教学楼,构成宁波大学独有的“特色”。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7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在宁波大学设立了近200个捐赠项目,设立奖项和基金70多个,以“宁波帮”人士命名的楼宇有60余幢,累计捐资金额近8亿元人民币。

记者 顾嘉懿

2024-07-1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4461.html 1 3 包玉刚的学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