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帮印迹

包玉刚的学堂

叶氏义庄内景。记者 顾嘉懿 摄

在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钟包村,有一所诞生于120年前的学校——叶氏中兴学堂。这是一所被载入史册的小学,被称为“‘宁波帮’的摇篮”。我们所知道的“宁波帮”代表人物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都曾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

1984年,“船王”包玉刚返乡,专程到中兴学堂小坐。为改善家乡的教育现状、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他着意捐资创办宁波大学。

“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

2021年,宁波一个民营剧团——镇海海韵艺术团,排演了一部原创越剧《君子成忠》,是以近代“宁波帮”先驱叶澄衷为原型。

晚清,封闭多时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层层打开,沿海通商口岸被迫开放。宁波镇海的“出门人”叶澄衷划着一条小舢板,闯荡大上海,以宁波商人特有的勤勉、睿智、诚信和坚韧,勇创伟业,成为“五金大王”实业巨子,为振兴民族工商业做出了一代人的贡献。

生活在19世纪末国运多舛的时代,叶澄衷深知教育兴邦的重要性。他曾犀利地指出:“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叶澄衷最关心的便是教育。他一面在上海捐建“澄衷蒙学堂”,学堂编撰的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胡适、茅盾、竺可桢、叶圣陶、丰子恺等人的启蒙读本,也被称为“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的第一部教科书”;一面拨出3万银元,委托家乡人帮助建造“叶氏义庄”,义庄内设义塾,招收叶姓子弟入学,“大则可望成才,小亦得以谋业”。

1899年10月,叶澄衷去世。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两所学校的落成,但他的超前眼光却为后来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906年,叶氏义塾改名为叶氏中兴学堂,允许异姓子弟入学,包玉刚、邵逸夫、叶庚年、包从兴、赵安中等享誉海内外的“宁波帮”人士,都曾就读于此。

叶氏中兴学堂的第二任校长金茂如,提出“勤、朴、肃、睦”的校训,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些精神亦深深刻印在“宁波帮”人士的骨子里。

根据叶澄衷的遗愿,叶氏中兴学堂还招收女生。在当时,男女同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极为难得,也给镇海乡村吹来一股清新的教育之风。

自叶氏中兴学堂始,教育兴邦的精神传统便深深扎进钟包村的土壤中。

2024-07-1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4460.html 1 3 包玉刚的学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