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宁波15岁初二男孩盛徐荦“教科书式”急救的新闻,在全网引发现象级传播。暖心事迹的背后,宁波的学生在校园可以学到哪些救护技能?宁波的急救培训工作开展得如何?如何让暖心的个例,普及为社会大多数人掌握的能力?
7月10日上午,由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承办的“爱在宁波·今天我发布”急救科普专场发布会在鄞州实验中学(沧海路校区)举行,盛徐荦、学校代表、市红十字会代表作为发布人,进行了分享。
爱心救助,怎样抛出“救生圈”
盛徐荦救人后,他的妈妈徐金梅第一时间赶到小区保安室,查看记录救人场面的公共视频。身为浙江省红十字会一级救护培训师的她,将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松了口气:“动作还是很标准、很到位的。”
表扬儿子的同时,徐金梅的心里也有些后怕:“以前家里和学校虽然都教过,但这是他第一次进行真的急救,第一次按压真人,就怕方式出错,更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想多了,就来不及了。”两天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徐荦腼腆了不少,半天才用一句话概括了当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盛徐荦是鄞州实验中学的学生,在校期间,他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应急救助讲座和模拟演练,也曾自告奋勇上台展示过。正是因为他掌握了急救技能,才让他在看到别人生命面临危险时,能有伸出援手的底气和勇气。
英雄也有“狼狈”的时候,昨天的发布会现场,他说:“按压过程中,我的手臂很酸,衣服都湿透了,那天我穿的是短裤,直接跪在水泥地上,膝盖很疼,我会在叔叔给他做人工呼吸时,稍微按摩缓和一下。”
盛徐荦的率真,让这个“小英雄”更加真实。
急救科普,如何覆盖“教育圈”
一名初中生的英勇救援,是个例。如何通过公益急救,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提高应急救护常识和能力,做大“生态圈”?这是外界关切的第二个问题。
2022年5月,我市发布《宁波市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实施方案》。在此背景下,我市教育系统联合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积极完善校园应急救护体系,强化校园应急救护工作。同时,加强教职工应急救护培训力度,完善校园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助力平安校园建设。目前,鄞州区、海曙区、镇海区等多地教育系统教职员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覆盖率已达100%。学生也通过“红十字课程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
盛徐荦所在的鄞州区自2013年起开展“红十字课程进校园”活动,鄞州实验中学老师吴姹姹作为第二位发布人,介绍了此前该校进行的一系列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应急救助培训,以及对硬件设施设备的完善。
吴姹姹介绍,每年暑期,该校都会邀请相关专家面向初一新生开展应急救护演练。今年5月,该校组织全校2300余名师生学习心搏骤停的特征和心肺复苏的步骤。如今,该校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书的教师比例已达90%。
公益急救,如何做大“生态圈”
宁波在应急救护培训方面工作开展得如何?普通市民如何参加应急救护培训?宁波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工作人员夏桂虎作为第三位发布人,回应了相关问题。
夏桂虎介绍,一直以来,我市各级红十字会深入社区、农村、学校等大力开展公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街道(镇乡)应急救护培训基地126个,公众救护普及培训366.3万人次,普及率58.9%;救护员持证培训52.1万人,持证率8.4%。
夏桂虎表示,宁波市各级红十字会面向公众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讲座、心肺复苏课程培训、应急救护知识讲座等类型的公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如果大家想要学习应急救护技能,可以给所在地的区(县、市)红十字会致电咨询,或者关注“宁波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报名。
除了心肺复苏,宁波很多公共场所也配备了专业的便携式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一个城区12分钟、乡村15分钟的急救圈也在逐步形成。具体位置可以通过小程序“宁波AED地图”查询。
昨天的活动还邀请了宁波市红十字一级救护师、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百丈分院副主任护师吴藕丝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的正确手法及要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救命神器”AED,帮助大家提高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记者 钟婷婷 樊卓婧 陆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