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足迹 争当爱国少年

方舟带领学生参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

7月7日,“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在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开讲。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携手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花园校区的学生,在这里瞻仰先烈、缅怀历史,一起感受红色热土上的抗日故事和乡村巨变。

访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在横坎头村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方舟讲述了发生在浙东大地上的抗日故事。

1943年,浙东抗日武装攻克了余姚梁弄伪军据点,控制了整个四明山区。同年,三北游击司令部和浙东区党委机关分别进驻梁弄和横坎头,梁弄镇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

在方舟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浙东行政公署、浙东军政干校、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等地。

“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根据地远离华中基本根据地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为什么还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呢?”方舟引导同学们在革命旧址中寻找答案。

“我们的军队很勇敢”“我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五月山上杨梅红,‘浙纵’见了心不动,不是杨梅不爱吃,三大纪律记心中。这是当时流传在根据地的一首歌谣。余慈地区盛产杨梅,我们党的部队严格执行纪律,群众夸我们军队纪律好,盼着我们打胜仗。”方舟介绍,浙东根据地军民团结,建立了严密有效的军事指挥系统和政府机构,日益发展壮大。

之后,同学们来到浙东银行史迹陈列馆和《新浙东报》旧址。参与讲解的是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理论宣讲团的金方媛同学。

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抗币”,金方媛专程前往宁波档案馆查找“抗币”资料图片,并用铜版纸印刷出来带到现场,“实物”教学,讲解浙东银行的历史。

看浙东“红村”发展变化

余姚横坎头村不仅是“红村”,也是“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村。

当天下午,同学们参观了横坎头村新时代服务实践站,了解横坎头村的发展变化。

“曾经,横坎头村是‘山大石头多,出门就上坡’的贫困村。横坎头村历经三代村干部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让乡亲们生活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愿望。”在村史馆,方舟讲解了横坎头村的蜕变过程,一张张对比照片,一个个数据,一幅幅定格的笑脸,让同学们感受到乡村巨变。

据介绍,横坎头村还与相邻的汪巷村、甘宣村组成横坎头未来乡村片区。通过全域美丽田园小火车观光游路线,串联起汪巷村小状元乐园、荷花池,甘宣村大溪农场等景点,将各村旅游资源全盘激活,实现多个村的“抱团发展”。

“之前父母带我来过这里,这次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来,他们讲得很生动。这里原来是抗日指挥所,现在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花园校区三年级学生慎可人说。

“讲解抗日根据地,涉及党史。小学生没有基础,理解起来难度有点大。我们搜集红色歌谣、军民团结的小故事,把它们串联起来,让小学生感受到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参与此次教学的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师范)专业学生方一涵说。

记者 王冬晓 张培坚

实习生 吴瑜哲 文/摄

2024-07-11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3046.html 1 3 探寻红色足迹 争当爱国少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