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飞来,第二天一早飞走。近段时间,在宁海县强蛟镇下渔村,每当夜幕降临,就会有数以万计的燕子掠过宁海湾海面,聚集到海边的一条街道上栖息。几百米长的电线上站满了排列整齐的燕子,成为当地的一道奇观,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看拍照。
下渔村地处宁海湾畔,一面临海一面靠山,风光旖旎,绿树掩映。据附近村民介绍,每年6月中旬,这些燕子就会先后如约来到村里,越聚越多,场面蔚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村民们对待燕群就如家人一样,不但不会伤害或驱赶它们,而且都很自觉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1
一到傍晚,燕子就会结伴而来
飞舞盘旋、翱翔欢叫、结伴嬉戏……傍晚7时左右,燕子的“先头部队”开始从海面冒了出来,不断在下渔村滨海游步道上空盘旋嬉戏,似乎是在等待同伴的到来。
随着天色渐暗,夜空被一阵阵叽叽喳喳的叫声打破。在游步道乘凉的人们抬头望去,只见黑压压的燕子由远及近,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有的凌空飞舞秀特技,有的低飞水面蜻蜓点水,有的立在屋檐上欢乐歌唱。
十几分钟后,成群结队的燕子开始飞向只有一排房子之隔的街道,纷纷停落在道路两侧的电线上。不一会儿,沿街几百米的电线上全部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燕子,就如士兵列队一样一字排开,间隔均匀,很有秩序。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暗,燕群也彻底安静下来,不再吵闹。从下往上看,在路灯的照射下,燕子乳白色的腹部隐隐发光,透露出安逸与和谐。
“每年一到暑假,就是燕子最多的时候。今年燕群全部聚集大概是在6月20日,之前数量只有一两千只,后来越聚越多,有上万只了。”村民薛大叔说,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这些燕子在傍晚时分都会结伴而来,直到第二天一早飞走。
2
村民将燕子视为“吉祥鸟”
燕子是夏候鸟,也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害虫为主食,一只燕子一个夏季至少可捕食50万只害虫。据观察,下渔村的燕子上胸棕栗色,腹部及尾下覆羽浅白色,由此确认这些燕子均为家燕。
为什么这么多燕子集中于此?村民们表示,这种场景已经持续近10年了,至于具体原因他们也说不上来。有意思的是,这些燕子一来,村民们明显察觉到扰人的蚊子、苍蝇及一些飞虫少了。
“家燕,顾名思义,就是经常栖息于人类居住的环境,如房顶、电线等人工构筑物上。”对于燕子聚集现象,有关专家表示,家燕有着群居特性,这应该与海边村庄的气温、通风,以及附近的食物和水源有关,是反映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一种体现。
据了解,燕群栖息的街道,离宁海湾海面只有30米。因为街道朝南,夏季晚上的南风特别凉爽,此外周围的海湾、滩涂以及街灯吸引的飞虫更是燕子喜爱的食物,加上街道足够长的电线给了燕子落脚地方,诸多因素叠加促成燕群在此安家。
在下渔村,村民们将燕子视为“吉祥鸟”,认为燕子会给人们带来幸运,从不会伤害或驱赶它们。燕子淡定地在人们面前飞来飞去,男女老少早已习以为常。
“无论燕子飞得多高多远,这里永远是最温暖的家,随时等待着它们的归来。”村民们说,希望这些小燕子能够茁壮成长,每年夏季回来的燕群队伍越来越壮大,也期盼家乡发展能越来越好,为它们提供更好的安居家园。
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吴立高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