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学视角 “翻开”百年党史画卷

万开元为学生上自然教育科普课。

《绿植中的红色故事》的植物插画。

吊兰作为“情报员”,在革命年代还能立功?“葫芦兵团”你可听说过吗?

回到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很多植物都扮演着“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与国家命运、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共同铸就了不朽的历史。

在宁波,有三位植物爱好者,他们热爱自然,也热衷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通过植物科普、自然教育方式,将绿色生态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巧妙融合,生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并对植物做了精准的科普介绍。

1

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在革命年代,葫芦能做些什么?大家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可以运输药物。”

“装炸弹。”

“可以装情报。”

……

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昨天在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开展,30余组家庭热情参与。

此次科普教育的主讲人、宁波植物园的总园艺师万开元,随后公布了答案——“葫芦可以当兵”。他娓娓道来,向大家介绍了葫芦套上钢盔,化身“军团”迷惑敌人的故事。

活动现场,万开元精心选取了10多种植物,通过小游戏、视频科普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这些植物背后的红色故事。

国徽上小麦、稻穗的由来;青蒿素的发现;大米、橡胶贸易协定的签订,成为中国打破“封锁”与“禁运”的标志性事件……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计民生,植物的身影无处不在。

整个活动现场互动热烈。宁波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郑满钰表示,自己对植物很感兴趣,老师讲解的每种植物他都认得。通过万老师的讲解,不仅充实了他对植物的认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厚重。

郑满钰的妈妈告诉记者:“这场活动形式新颖,从植物的角度讲解红色文化,能让现在的孩子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

让植物“说话”,这已不是初次尝试

从植物学的视角,“翻开”百年党史画卷,这样的创新尝试,在自然科普领域和教育界都极为少见,集结成出版物更是首创。

今年5月,由万开元、胡勇、徐洋为核心组成的创作团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耕耘,对内容进行了数十次打磨和修改,终于将他们的心血之作——《绿植中的红色故事》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这本书亦是他们对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深入探索与传承的一次重要实践。

其实,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主要策展人,万开元在宁波植物园组织了一场“见证百年·草木华滋”展览,将绿色生态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巧妙融合,运用与树木、花草相关的红色故事,生动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展览一经推出,在宁波乃至全省都获得了极大反响,并得到中国植物学会、海燕出版社的关注和邀约,将展览以图文形式进行转化和推广。

《绿植中的红色故事》一书列举了红薯、吊兰、银杏等31种绿植,分为“红色故事”“科普漫谈”“诗词选摘”“知识拓展”四个部分,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图文并茂的数字课程资源,将植物的生长特征与党史事件进行数字化重现。

“我们经常作为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进行科普,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朋友对重大事件不是很了解,于是萌发了利用多媒体开发课程的想法,用常见植物讲解红色故事,让小朋友认认植物、做做手工、唱唱歌就能了解历史。”汇绿生态讲堂负责人、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该书第二作者胡勇表示,“如果小朋友在吃红薯的时候能想到红军的军规,哪怕有一点点的触动,这本书就成功了。”

3

做好自然教育,传承红色文化

这一创新尝试不仅丰富了自然科普和党史教育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生动的了解历史和自然的方式,获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该书的插图创作者、博物插画师、中共党员徐洋,为每一个故事都制作了栩栩如生的博物画。他表示:“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情操。这本书巧妙地将自然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认识英雄,也让绿色生活、红色文化、家国情怀在心中扎根。”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张炎周读完《绿植中的红色故事》后认为,该书极富创意地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讲述了华夏人民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认识和利用植物资源的过程,又通过严谨考证,将中国红色历史中与植物相关的史实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结合,做到了科普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有机综合和统一。

张炎周表示,植物学的科普是自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植物学科普,自然而然地可以培养一大批具有科技意识、科技技能、创造能力的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

海曙区万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徐剑英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更需要在社区、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充分拓展。因此,她积极倡导并推动自然服务中心项目在社区内的实施,积极联动万开元等专家来社区授课。

徐剑英认为,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党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是至关重要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常常在乡间田野里奔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那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学会了尊重生命,也培养了我对社会的责任感。”徐剑英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自然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心中,让他们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少年。”

记者 林微微

2024-06-30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61220.html 1 3 从植物学视角 “翻开”百年党史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