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运河人家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特别报道

你好,中国大运河

全国九家运河沿线媒体联动 记录大运河与你我的故事

人物名片周飞杭州小河直街“吉时餐吧”主理人

人物名片宋裕祥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居民,在运河边居住了一辈子

人物名片苏云龙30余年跑船经历一家三代皆以跑船为生

两代餐饮人,六十载运河情

杭州运河畔,小河直街,沿着长征桥拾级而下,有一家名为“吉时”的小店,白墙黛瓦,临河而立。

这家店铺,也是一栋古朴的住宅。周飞一家三代,已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

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悠悠波涛,岸边徜徉起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1958年,周飞的爷爷作为热水瓶厂技术人员,举家从上海搬迁到运河边的小河直街,这里是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周飞5岁那年,父母在运河边开了一家杭帮菜小饭馆。市井烟火气息中,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2006年,小河直街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他们没有选择安置补偿,而是坚决地要求“回来”,回到生活多年的运河边。

3年前,父亲周小腾“退休”了,把“接力棒”交到了周飞手上。周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一个餐馆,两份菜单。二楼保持原来的味道不变,一楼从菜单到装修,更适合年轻人。“就像如今的运河边,焕然一新,但又是原汁原味的转身。”她解释道。

随着小河直街的日益繁华,从小居住的地方也有了新的延续和传承,周飞将古朴的住宅打造成一家名为“吉时”的小店,这里不仅寄托着父母对美好生活最真挚的祝福,同时也传承着周飞创业的初心以及对运河的热爱。

“外公!”正聊着,周飞的儿子欢快地跑进店内,扑向周小腾的怀抱,每个周末,一家人都会在这里聚餐,一如当年在天井里的时光。

钱江晚报记者 段罗君

我家门前,流淌着一条“幸福河”

每天清晨六七点钟,住在绍兴八字桥边的宋裕祥和老伴谢文娟便开启了寻常且安乐的一天。

出生于1943年的宋裕祥枕水而居一辈子,他们得到了运河的滋养,也见证了运河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新韵。

宋裕祥小时候没有见过汽车,出行基本靠船,“城市里面都是河,水路四通八达。”宋裕祥的外婆家在柯桥,每次去外婆家要坐一上午的船,就像歌谣里唱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历史上,八字桥所在区域是运河在绍兴城内的一个重要的水利、交通节点,也是运河水运货物的一个集散地。八字桥陆连三路,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甬古运河。

“运河的支流上开小船,大运河上开大轮船。”宋裕祥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大运河“通江达海”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绍兴是黄酒之乡,绍兴黄酒历史悠久,黄酒依水而生,又随着大运河香飘千里。

宋裕祥的父亲常跟他讲,黄酒厂里酿酒的水是鉴湖水,这水便是靠船沿着运河运来的。黄酒外销,靠的也是运河,一路沿大运河北上,销往北京等城市;另一路向东,随着流淌的运河奔腾入海,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全球。

源远流长的运河滋养了百业兴盛,除了绍兴黄酒,还孕育了青瓷、丝绸、茶叶等越地风物,风行海内、畅销海外。

绍兴晚报记者 张梦洁

运河养活了我,也养活了我的儿女

汩汩运河水,既如同沙漏计算着时代的更迭,也流淌着千万百姓的人间烟火气。杭甬运河自宁波至绍兴段四百里,日夜漂在运河上的跑船人有许多,每艘船也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代代跑船人在这里谋求生计,看遍了三江两岸的日新月异。

苏云龙就是其中一个。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苏云龙记得水和船占了大部分。他今年54岁,在运河上跑船已有30多年。他的父亲和爷爷也在运河上待了大半辈子,这开船的技术也算得上是祖传的手艺。

年轻的时候,苏云龙总记得运河很窄,船很小,跑船的人很多。“那会儿还是挂桨机。”

那时没有对讲机、没有高频雷达、也没有GPS,全靠人工。

跑船行当,一条船上多是一家人。苏云龙记得小时候父亲开船,母亲就站在船头指挥。两船交会或靠岸之时,母亲会用手势提醒,好让父亲知道方位、控制舵杆。后来,父亲手上那张攥烂了的地图变成了他船上的雷达,他也成为了一名跑船人,妻子像当年母亲一样跑前跑后、停船系绳,变成了他最信任的轮机长。

如果说起一座城市的变化,没有什么会比流经这个城市的河流更清楚,也没有人会比河流上的人更有体会。

在江北大桥两岸连楼房都还没有建起来的时候,苏云龙就在运河上穿梭了。看着甬江两岸的房子越造越高,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让他们觉得惊讶和振奋,想象中的美好未来变得熠熠生辉。

时间改变的不止是头上的桥,还有脚下的河。“现在环境好了,水也比从前更清澈。还有专门的垃圾船会来收垃圾,垃圾分类搞得很好呢。”他看着航道愈发平整,礁石逐渐被清理,走的路也越来越顺了。

宁波晚报记者 石奕懿

2024-06-25 全国九家运河沿线媒体联动 记录大运河与你我的故事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9915.html 1 3 你好,中国大运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