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下溺水近10分钟

ECMO技术 将七旬老人成功救回

ECMO团队为老人置入“人工肺”进行抢救。

今年70岁的李老太意外溺水,脸朝下漂浮近10分钟,生还的可能性还有多大?抢救室内,老人的病情急转直下,ECMO(体外膜肺氧合)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最终,奇迹眷顾了这位老人。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3天后,撤离ECMO管路,2天后,拔除气管插管。近日,李老太顺利从宁波市第二医院出院。

进急诊科后病情急转直下

李老太的家在余姚大隐。和其他村民一样,她有个习惯,喜欢在溪边洗衣服。事发当天,她在溪边洗衣服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一头扎进了溪水中。李老太面朝下在水面上漂浮了近10分钟,直到村民将她救上岸。随后,救护车一路风驰电掣,20几分钟就把她送进了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

“不夸张地说,已经命悬一线了。”该院急诊科杜力文副主任医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老人呼吸困难,伴呛咳、呕吐,嘴里一直‘噗噗噗’不停地冒水。我们马上紧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插管成功后,老人气道里大量的稀薄痰液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些都是溺水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然而经过一系列抢救,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变越差。杜力文回忆,“已经用上了呼吸机,设定了最高浓度的氧,但患者的肺被注满了水,没有给氧气留下空间,根本维持不住正常的氧饱和和血压。患者连出抢救室做CT检查的条件都没有,出了抢救室可能就救不回来。”

眼前的一切表明,留给老人抢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脑部一旦缺氧,形成缺氧性脑病,智力受到严重影响,即便救回来,预后也非常糟糕。

急诊科医疗团队经过紧急会诊后提议上ECMO,让患者“灌满水”的肺部得以休息和恢复,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和可能。老人的儿子徐先生握住医生的手,红着眼眶说:“请你们尽全力救。”

很快,该院急诊科24小时待命的ECMO团队为老人上了V-V ECMO(主要用来支持肺功能)。置入“人工肺”不久,原来已经是暗红色的动脉血很快变得鲜红,老人发青的嘴唇逐渐红润,血氧饱和度达到了100%。

第六天老人终于从昏迷中清醒

第一关安全渡过,接下来的治疗重点是改善肺部情况。从影像报告来看,老人的双肺呈“白肺”征象,医生诊断有重症肺炎、肺水肿、肺积水、急性肺栓塞,渗出明显。

医护人员决定为老人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这一治疗方法可引流痰液,改善肺部通气和血流分布,最终改善氧合。采取这一治疗,患者每天要保持12小时的俯卧位,俯卧位时还要每2个小时调整一次姿势。老人全身插满管子,还处在昏迷状态,要想翻动老人,谈何容易?

“俯卧位通气技术对医护配合度及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我们每次至少要出动6位医护人员。每一次操作,大家都小心谨慎,管路中血液高速流动,一旦脱出,都将是致命性的。”杜力文透露。

上ECMO的第三天,李老太的肺部情况持续好转,当天就顺利撤下了ECMO。之后,医生们又使用抗肺部感染的药物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治疗手段,对她进行治疗。第六天上午,躺在病床上的李老太逐渐从昏迷中清醒,并且对医生的指令作出反映。得知这一消息,整个医护团队都很激动。当天晚上,医生就拔除了老人的气管插管。

此后,李老太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入院第十天,老人顺利出院。出院前,她和儿子连连向急诊医护团队致谢。

该院急诊科荀凯副主任医师说,老人出院后,他们曾到康复医院探望李老太,“老人当时在做呼吸训练,看到我们来,一骨碌从病床上爬下来,激动地迎上来握手。”

据了解,一旦出现溺水,营救黄金时间只有3-4分钟,4分钟以后每增加1分钟窒息时间,死亡率就会增加10%。长时间溺水所引起的器官缺氧性损害、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将给救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这类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积极普及ECMO等先进技术,目前医院共配备6台ECMO,10位医护人员掌握相关资质,可全时段为具有适应症患者上机治疗,仅今年4月我院就开展了8例ECMO。”该院医务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刘鹏介绍。

记者 庞锦燕

通讯员 汪卫栋 郑轲 文/摄

2024-06-18 面朝下溺水近10分钟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8937.html 1 3 ECMO技术 将七旬老人成功救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