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和裴多菲 跨越时空的相见

殷夫和裴多菲在匈牙利裴多菲纪念馆中“相会”。李震供图

基什孔费赖吉哈佐市长恰尼·约瑟夫(右二)、宁波市人民政府代表邢孟军(左二)、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代表刘钰(右一)与匈牙利文化骑士李震共同为殷夫浮雕像揭幕。李普川供图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6月11日是宁波象山诗人殷夫(白莽)诞辰114周年纪念日,在万里之外的匈牙利南部城市基什孔费赖吉哈佐,人们齐聚当地的裴多菲译者雕像园,庆祝殷夫的浮雕像落成揭幕,也见证殷夫和这首诗的原作者裴多菲跨越时空的相见。

“如果殷夫没有将这首诗翻译成这种样子,那么可以这么说,就没有现在的任何事情,也就没有裴多菲作为中匈文化交流的关键点在两国之间起到的作用……”出席浮雕像落成揭幕仪式的匈牙利文化骑士、著名旅匈翻译家、裴多菲研究学者李震动情地说。

知音相逢

6月11日下午,裴多菲译者雕像园,大家翘首期盼:裴多菲终于要“见”到他的“中国知音”殷夫了!

裴多菲是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1823年出生。殷夫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1910年出生。两者虽然出生相隔近一个世纪,却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都是诗人,都是革命家,都为革命事业在20多岁时牺牲……正因为如此,殷夫在读到裴多菲的德译本《格言》(即《自由与爱情》)一诗时,心潮澎湃,挥笔在书页上留下“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佳句。

在众人的凝视中,基什孔费赖吉哈佐市长恰尼·约瑟夫、宁波市人民政府代表邢孟军、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代表刘钰,与李震共同为殷夫浮雕像揭幕。这是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灰岩石碑,石碑上方是殷夫浮雕像,雕像下方则刻有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份。(由于殷夫研究和翻译裴多菲作品时使用的笔名是白莽,所以碑上采用此名以示纪念。)

在此之前,该雕像园已为裴多菲作品的罗马尼亚语、德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的翻译家立像。殷夫浮雕像作为永久纪念像,将一直保留在雕像园,供人们参观。

在落成揭幕仪式现场,匈牙利著名裴多菲研究专家、匈牙利全国裴多菲学会(National Sándor Petőfi Society)会员陶尔亚尼·约瑟夫深情讲述了自己在中国“偶遇”《自由与爱情》的故事:“2016年,我在中国有过一次旅行,我问我们的导游是否听说过裴多菲……转过身,她就在餐巾纸上写下《自由与爱情》的内容。”他说,这张纸现在是他最珍贵的有关裴多菲的藏品之一。

出席落成揭幕仪式的嘉宾李震高度评价殷夫《自由与爱情》的翻译水平。

在李震看来,要将诗歌翻译成其他语言,很容易缺失意境,所以翻译诗歌是一件很难的事,特别是要让诗歌翻译既忠于原诗,又保持韵脚,更是难上加难。裴多菲的原诗是用匈牙利文创作的六行格律诗,殷夫的译作则是根据德译本《彼得斐诗集》中《格言》一诗转译的,而德文译本就是四行诗,且二、四句押韵。殷夫的翻译保持了德文版《格言》的韵脚,第二句的“高”和第四句的“抛”押韵,朗朗上口。

“我个人认为,《自由与爱情》没有比这个翻译更好的版本了。”李震说,他认为殷夫对《自由与爱情》的翻译,十分契合中国人的阅读审美,以致很多人在诵读此诗时,误以为这首诗是“土生土长”的中文诗。

信仰为媒

在殷夫浮雕像落成揭幕之际,记者还采访了多位殷夫研究专家和翻译家,他们认为:《自由与爱情》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蕴含了殷夫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个人情感和思想,是殷夫和裴多菲心灵相通的产物。

象山县党史研究室党史科科长史复明对殷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有着深入研究。在他看来,少年殷夫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哪怕屡次入狱命悬一线,都毫不畏惧,他也因此成为一名“红色鼓动诗”创作者,非常擅长通过诗歌表达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绪,他的翻译作品也是如此,有一种“孤勇者”的豪情,所以他才能将《自由与爱情》翻译得如此有情感张力。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黄玉龙表示,投身革命斗争,将自己直接置身于革命中,才使得殷夫能够发出“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振臂高呼。

殷夫研究者张利民在《历史的长子 时代的尖刺——殷夫传略》中提到这样一段故事:殷夫在《文化批判》刊物上读到享有盛名的德语翻译家彭康的译文《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当即给该刊编辑部写信,指出两段译文的错误。彼时,殷夫年仅18岁,敢于指出翻译的错误,可见其独立思考、不盲目崇拜权威的气质。而这与同样满腔爱国热情,不惧生死投身革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的裴多菲是何其相似。也正是基于共同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而展开的翻译,才成就了《自由与爱情》最终的“爆发”。

据了解,除了《自由与爱情》,殷夫还翻译过《彼得斐·山陀尔行状》(《裴多菲传略》)以及裴多菲的另外9首小诗。同时,他还翻译过一些和共产主义相关的政论。比如,1929年11月在《列宁青年》杂志发表的译作《一个青年女革命家的小史—— Stoya Markovich的自述》,1929年12月在《摩登时代》杂志发表的译作《军国主义批判》,1930年3月在《列宁青年》杂志发表的译作《新的路线——少共国际主席团给多国团的信》……

这次殷夫浮雕像的落成揭幕,无疑是对殷夫翻译家身份以及裴多菲中国译者代表身份的高度认可。

友谊长青

在落成揭幕仪式现场,作为殷夫家乡的代表,宁波象山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吴家唯格外激动:“两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与殷夫,因一首诗歌的情缘而紧紧结合在一起,两个闪亮的名字,犹如两座不朽的丰碑,铸就了中匈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中匈友谊桥梁和纽带的背后,有多位中匈友好人士的辛勤付出。

裴多菲的中国知音,远不止殷夫一个。在20世纪50年代,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就被翻译成匈牙利文,其中重点提到殷夫以及他翻译的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一诗。我国翻译家孙用也曾翻译过裴多菲的许多作品。在这次殷夫浮雕像落成揭幕前,匈牙利已有两座裴多菲中国译者的雕像,一座是鲁迅,一座是孙用。这两座雕像均位于匈牙利小克勒什,都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政府赠给匈牙利的。这两座雕像,见证着中匈友谊,常会有中国游客,在这两座雕像前留影。

作为翻译家,李震深知《自由与爱情》在中国的影响力,他近年来曾在匈牙利各地多次举办过“裴多菲在中国”的讲座。他觉得,在匈牙利,也应该有殷夫的雕像。2019年,李震就曾向匈牙利方面提出建立殷夫雕像的倡议。2023年底,建议得到了基什孔费赖吉哈佐市的积极响应,并申请到了政府文化基金会的支持。

在殷夫浮雕像落成揭幕仪式后,嘉宾们还参观了裴多菲纪念馆。纪念馆墙上的一幅裴多菲与殷夫的“合照”格外引人注目:两人深情“对视”,眼神中是对共同信仰的坚定与对知音的认同。

在落成揭幕仪式上,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邢孟军在致辞中提到,宁波作为一座商贸城市,同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中东欧国家联系密切,一年一度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已经成为宁波的一张靓丽名片。去年,宁波成功开通直飞布达佩斯的客运航线,两地友好往来更加密切。

“殷夫(白莽)浮雕像的落成,必将有助于加深中匈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增进中匈两国的文化交流。”邢孟军深情地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殷夫和裴多菲跨越时空的相见,让中匈友谊之花开得更艳!

记者 杨静雅 石承承 潘雯婕

2024-06-18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8922.html 1 3 殷夫和裴多菲 跨越时空的相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