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时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在药物控制下病情稳定;23岁时病情失控,需要频繁输血,输血间隔从最初的半年逐渐变成5个月、4个月、3个月……直至1周。迄今为止输血已超过40次,还曾多次因血小板、血色素太低陷入昏迷被推进抢救室。一次次的输血,一次次的死里逃生,让28岁的小石(化名)愈加感到生命的珍贵,而在这珍贵的背后,他最想感谢的是那些素昧平生的无偿献血者。
2个多月前,小石因急性溶血住进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血液科病区,后又被查出病毒感染,血色素、血小板等指标都很差,幸好在输血等治疗措施的支持下,情况逐渐好转。这也是自去年10月在宁大一院成功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后,小石第一次住院治疗。“血液又一次救了我的命!”病床上,精神焕发的他这样感慨道。
回忆起与病魔抗争的这些年,小石的语气和神情不无疲惫,但更多的是乐观。对于那些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他总喜欢用轻松的方式去讲述:“有一次,我的血小板掉到了很低很低的程度。就算这样,医生最后还是把我抢救了回来!”当然,他也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一次次化险为夷,除了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还有一样最关键的东西,那就是血液。
“我觉得,我们血液病人是最能体会到血液的重要性的一群人。”小石说,和他一样,很多血液病患者都需要长期输血,对于他们这个群体而言,血液无异于“救命血”,“那些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献的血会被用在怎样的病人身上,也无法直观了解到自己献的血对于那些病人意味着什么。我想对他们说:你们献出的爱心,其实就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
不仅是小石,小石的父亲在带儿子四处求医的过程中,也对血液的重要性有了很深的感触。他参加过无偿献血,后来想把这一善举延续下去,却因为有高血压而没能继续,对此他颇感遗憾。“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一直这样认为,特别是当儿子生病后,我们对这一点的感受更深了。”
过去几年里,由于要经常输血,小石一年中有很多时间都在住院,“我早就把医院当成自己家了,我爸也早就成为半个血液病专家了。”他笑着说,在医院这个“家”里,白衣天使们两方面的奉献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用医术治病救人,一个是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对于无偿献血,医生护士们也总是冲在最前面,非常令人敬佩!”
作为医院里用血量最大的科室之一,血液科的医护人员其实最能理解无偿献血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意义,“没有广大无偿献血者的默默奉献,我们的治疗也很难顺利开展。在我们看来,每一位无偿献血者献出的每一滴热血,都是对救死扶伤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患者宝贵生命的珍视。”小石的主治医生陈列光这样表示。
事实上,在血液科病区,对无偿献血者这群陌生人的感激之情,一直在很多患者及家属的心里“发酵”。住在小石隔壁病房的林大伯(化名)来自福建,今年年初他在当地医院被查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个多月前在子女陪同下来到宁波,住进宁大一院方桥院区接受治疗,目前每周需要输血2-3次。
“我感觉宁波这边用血的流程很顺畅,这也让我们能更安心地在这边治疗。”林先生的女儿表示,陪父亲在宁波治疗的这段时间里,她也听说宁波的献血氛围很好,她和哥哥以前都参加过无偿献血,等父亲病情稳定后,也想在宁波献一次血。“现在身边还是有不少人对献血不是非常了解,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带动他们参与进来。”
记者 吴正彬
通讯员 周颖 庞赟 应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