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溪隐 山下陈

净圆寺与西方寺渊源承继。

山里的小水库。

汶溪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晚期器物。

汶溪遗址考古现场(镇海区文管会资料图)。

□顾科明 文/摄

“慈东山水,文溪首焉。文溪林泉,溪隐为最。前朝大野,后拥重山,盖拟乎此处可为隐者之居,故以溪隐名其庵焉。”这段话见于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所立的《溪隐庵碑记》,它不但描绘了溪隐所在的地形地貌,更提示溪隐庵的来历不凡。

溪隐,当时属于慈溪县,历经行政区划变更,对应的就是现镇海区九龙湖山下陈自然村。溪隐庵就是后来的西方寺。据《宁波府志》载:溪隐庵由僧人如艮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建。清光绪七年(1881年)僧人净果重修,改溪隐庵为“西方寺”。

A

光绪《慈溪县志·溪隐庵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庵内祀文种大夫,因原是文种故里。”所以,这里的隐者,指的是越国大夫文种。

文种是否真的在这里隐居,由于缺少清朝以前方志等文献记载的直接证据,有学者表示存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文种与溪隐的优美传说,由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为山下陈村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寺被拆,村民知道数里外的净圆寺原为西方寺的放生园,与西方寺渊源承继,便将石柱等构件搬入净圆寺,用于大殿建筑。现净圆寺大雄宝殿四根立柱,正面都镌刻虞世南字体,其中两根立柱题字与文种有关,也为清朝“净果法师重修”提供了旁证:“地以人传,想当初,文公偶隐清溪,能使辉增东土”;“寺因宅改,到今日,净老重兴名刹,顿教乐慕西方”。山下陈村的西方寺地块后被建成汶溪粮站。数年后,粮站改建为汶溪小学。1981年以后,随着学校改扩建,寺内建筑大多先后被拆除,仅藏经阁等少数建筑继续被利用。寺外放生池基本上保持原状,使用至今,水质还不错,居民经常在池里洗涮衣物。还有一个被留用的是地名,汶溪小学地址编为西方寺20号。

汶溪小学虽小,但却是方圆数里内唯一的小学。当时附近岙口、里邱、外邱、净圆寺、西岙、东岙、干家等自然村的孩子都要到这里上学。与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早早起床,翻越几座山,走上个把小时山路来上学的经历相比,我老婆当时的待遇可是贵宾级的,每天起床后,抬抬腿不到100米就走到学校。虽说山里的孩子上学辛苦,但山上有竹林,有野菜,有小水库,春天山花烂漫,夏秋野果随处可摘,偶尔可以去小水库抓抓鱼虾,自有独特的乐趣。午饭是自带的铝盒,生米加水,上锅一蒸即可,配点自带的咸菜。一般下午3点左右就放学了,不用赶山路回家的咱家老婆,当时也是个喜欢往山里钻的小姑娘。玩够了,疯够了,才会回家吃晚饭。可惜现在山里的村民陆续外迁,上小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少。2011年,汶溪小学被撤并至4公里外的长石小学,原校舍被废弃,藏经阁也逐渐破败倒塌。连那些穿山过岭的小路,现在也是灌木横生,不大好走了。

B

说起西方寺的藏经阁,不能不提到太虚大师(1889—1947)。他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是“人间佛教”的首倡者,也是世界佛教运动的推动者。1907年秋,19岁的太虚在西方寺系统地阅读佛学大藏经,阅藏数月后,平生第一次获得宝贵的佛教禅定体验:“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座经数小时,如弹指顷。历好多日,身心犹在轻清安悦中。”据大师自述,“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太虚去西方寺阅藏还必得提到两人,第一位是后来成为新中国首任佛教协会会长的圆瑛法师,其不但修书介绍,还亲自送太虚至西方寺。另一位应是当时被称为“开风气”的僧人华山法师。华山法师那时在杭州办僧学校,暂来藏经阁休息。他与太虚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学等常识,并携示严复《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等书要太虚看。太虚起初不信,但与华山法师辩论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觉他颇有道理。其中太虚对于谭嗣同的仁学尤为钦佩,心中涌起了强烈的救世之火。1939年11月,太虚法师为了揭穿日本帝国主义的谣言,组成国际佛教访问团,万里迢迢出访缅甸、锡兰、印度等国,揭示了日寇暴行,戳破敌方阴谋。其救世之心实肇基于山下陈村的藏经阁一隅。

汶溪小学北面有座海拔只有38米的小山坡,因山形似大象之鼻伸展,故名象鼻山。太虚写有《舟过汶溪》一诗:“野航过我此三回,已是薰风欲放梅。文种宅知何处是?武陵溪色费疑猜。一湾水入山中去,两岸山移水底来。转忆前番秋夜好,芦花映着月明开。”我老婆的娘家就在象鼻山下。与当时相比,乡村的景象已有很大变化。但站到家门前,至今尚能够领略“前朝大野,后拥重山”的气象。

C

现在的山下陈村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又有所不同。象鼻山上多出来很多成片的桔林,那是改革开放以来,辛勤的村民一株株挑上山培植出来的。70多岁的老丈人经常向我自夸,这些就是我养老的保障。但象鼻山海拔虽然不高,如果要我这样长坐办公室研究文字的“书生”一袋袋将桔子挑下山,显然是赚不足养老钱的。

2022年3月,在汶溪小学旧址开建九龙康养中心,施工中发现有历代文化遗存。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考古显示,汶溪遗址发现的史前时期文化遗存分为五个阶段,最早可追溯至距今6600至63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往后依次为河姆渡文化中期、晚期,良渚文化晚期,钱山漾文化早期。其中河姆渡文化晚期前段(距今5800至5500年)遗存系在钱塘江以南地区首次大规模揭露。“以前的考古在距今5800到5500年的时段有一个缺环,汶溪遗址可以把这个缺环补起来。”汶溪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存,时间节点则与勾践灭吴和越国强盛阶段相当,不仅有单纯的地层堆积,还有丰富的遗迹遗物,为构建浙江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谱系提供了新材料。汶溪遗址唐宋时期遗存,则体现了鲜明的“海丝”特征,出土了大量青瓷器。

一向知道山下陈村有文化,不知道原来这么有文化!现在偶尔住到丈母娘家,想到数千年以来,先民们在这里濒海而居,一片繁荣景象,历史的敬畏感和厚重感也更加浓烈了。

2024-06-07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7172.html 1 3 幽人溪隐 山下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