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病理医生的工作主要是在显微镜下研判标本。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头颈亚专科的丁祺副主任医师却说:“只在镜下看标本远远不够,还要关注患者的病史、影像资料,和临床医生沟通,必要的话进行多学科会诊(MDT)。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错诊、漏诊。”近期,她就靠这个方法让65岁的苏女士得到及时治疗。
“没有发现肿瘤细胞。”这是丁祺第一次审阅苏女士活检病理切片时做出的判断。按理,她可以由此出具一份“安全的”病理报告,苏女士悬着的心也能放下了。
可是,当丁祺翻阅苏女士的病史、影像资料后,却给自己的判断打了个问号。根据资料,2016年起,苏女士口腔内反复长草莓样的凸起物;2018年,她在外地切除了右侧全部牙龈和牙槽骨,严重影响进食;2023年,左侧口腔也开始“长草莓”。
丁祺和该中心头颈亚专科带头人甘咏莉医生再次读片,仍然没有发现肿瘤细胞。她联系了苏女士的临床医生,详细沟通后,与临床医生一起开展了MDT讨论。会诊后,丁祺的观点是:虽然活检标本中没有发现肿瘤细胞,但结合病史、口腔内凸起物性状等,仍考虑有肿瘤的较大可能。最后,苏女士决定接受手术,剥离了长在牙龈上的“草莓”。术后病理证实了丁祺的推测,凸起物确为上颌骨肿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至黏膜下固有层。
对此,苏女士和家属非常感激。苏女士说,如果没有病理医生一追到底的高度负责作风,自己拿到“没有肿瘤细胞”的活检报告后,就会忽视治疗,势必贻误病情。据介绍,如果肿瘤进一步进展,需要切除整个颌骨,严重影响进食和外观。肿瘤长到口腔深处,也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
丁祺说,病理报告往往直接关系患者后续的治疗方向等,责任和压力不言而喻。在显微镜下看一张片子,可能只要几分钟,但这远远不够。一定要结合病史、影像资料,再和临床医生沟通,必要的时候,还要面见患者,参加MDT。
她感慨:“自己多考虑一些,虽然多花了时间和精力,但能减少漏诊,为患者抓住宝贵的治疗时机,特别有成就感!”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车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