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瓷狮子狗、绿釉蛙、鸭形瓷水注……近日,宁波博物院从馆藏7万余件藏品中,精选100件动物主题文物,组成了博物馆中的“动物园”。
这场名为“文物中的动物世界”的展览,从6月1日开始,在宁波博物馆三楼南特展馆陪伴大小朋友三个月,将持续至9月1日,横跨“六一”和暑假。
文物图案上的“谐音梗”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以往严肃的博物馆展厅,被布置成了一个“童乐园”。
展览分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神话里的”四个部分,从唐宋时期的越窑青瓷、明清两代的雕刻件,到民国时期的各类民俗用品,展品琳琅满目,涵盖陶瓷器、金银器、玉雕、木雕等多种品类。
古人捏塑动物,多寄托美好寓意。如展厅入口一件清乾隆年间的景德镇窑花鸟图瓷盘,上面有鹌鹑、菊花、落叶图案,谐音“安居乐业”;绘有牡丹花和白头翁的粉彩瓷帽筒,寓意“富贵白头”;蝙蝠是“福气”的象征,再配上红色的云朵,合起来可理解为“洪福齐天”,清乾隆后的许多文物都喜用这一纹饰;还有“猫”“蝶”图案放在一起,谐音“耄耋”,祝人长寿,在一件清代的猫蝶纹白玉佩中体现。
据宁波博物院陈列展览部策展人何毓峰介绍,展厅中还有“喜上眉梢”“太平有象”“官上加官”等,大小朋友可自行寻找。
古人对自然生灵进行观察、描摹、想象、创造,进而与文化、民俗相结合,让动物们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与精神内涵。在“想象中的动物”部分,观众可看到龙形象的壁瓶、石盘、瓷器,以及鸾鸟、魁星、麒麟等瑞兽元素的文物。
其中一件清代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铜像”活灵活现。一单腿而立的魁星,右手高举朱笔,右腿踏于鳌头之上。鳌是古代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童趣童心“玩”展览
据了解,“文物中的动物世界”是宁波博物院首个为少年儿童策划的原创展览,在很多细节上体现出“儿童友好”。
如展柜设计得较往常更低矮,更亲近儿童的身高;占地面积较大的互动区,欢迎大小朋友自行阅读探索;明快的色彩排布、强互动的装置设计,也是为了打破传统展览的藩篱,以更富童趣的表达,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
为使少年儿童更简单地捕捉文物内涵,此次展览针对7-12岁未成年人准备了儿童版解说词,集中选取孩子们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点作“科普”;展板中也加入了动物习性、外形特征的形容,将自然与人文知识相结合。
在展厅,孩子们还可以体验动物手影投影游戏、动物绘画数字投影,以及展览投票计数、“我和展览的亿点对话”等交互反馈装置;华泰小学、行知小学的学生们,用陶艺和画作表现“小朋友眼里的动物”,几十件作品分布在展厅,组成令人惊喜的“展中展”;四枚特别准备的文物章打卡点也不容错过。
“观众可以将展厅视为一个鼓励自由探索,与文物共玩的‘游乐园’。”何毓峰说。
据悉,今年暑假期间,除了“文物中的动物世界”,宁波博物院还将陆续推出其他科普类和历史艺术类展览,结合展览,也将面向公众开展研学营、夏令营以及相关主题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项聪颖 文
记者 潘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