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焦虑
“孩子快高考了,晚上总睡不好”“我总担心自己考不上高中”……随着考试季的到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医师程芳近期接诊了多位有考前焦虑情绪的孩子。
程芳发现,多数单纯因考前焦虑来就诊的学生,经针对性疏导,焦虑情绪能较快得到改善。有些孩子来就诊的主诉并非考前焦虑,各种心理、精神症状背后潜伏着更严重的“考前焦虑”。
一谈高考就“幻听” 清北二代被当成“精神分裂症”治疗
高三女孩小云(化名)的故事尤其让程芳心疼。小云的父母是清华、北大毕业生,家族众多近亲毕业于顶尖名校。
今年春节后,小云出现了躯体游走性疼痛,一会头疼,一会肚子疼……反复检查,明确身体没有器质性病变。父母将其送回学校,继续朝着清北的目标奋进。
返校后,小云的情况恶化到“一谈高考就出现幻听”,经常和空气说话,要做极端的事情。父母将她送到了当地的一家精神卫生机构,她被当成精神分裂症治疗,后转院到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少心理科进一步治疗。
接触后,程芳发现,小云的“幻听”似乎带着“伪装”。当小云再次表示出现“幻听”时,程芳在确保其安全的前提下,让小云体验了一次“焦虑的峰值”。平静下来后,小云说:“医生,我本来以为世界在崩塌。没想到,最害怕的点过了,会慢慢好起来。”
几天后,小云向程芳吐露实情:“医生,我其实没有‘幻听’。我只有说自己‘幻听’,被当成精神疾病,才不用去面对高考……到了高三,我发现再努力,也上不了清北。”
确定小云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焦虑后,程芳停掉了抗精神病药物,改用抗焦虑药物联合想象暴露心理治疗,引导其接受真实的自己,关注当下的事。
目前,小云已经返校,她表示“准备好接受可能会失败”。
并非焦虑考试本身 源于未来的不确定和灾难想象
程芳认为,考前有焦虑情绪是正常且普遍的现象。考前焦虑的本质不是焦虑考试本身,而是源于对考试结果的不确定感和对结果的灾难化想象。
和小云类似,很多考生不确定自己到底能考多少分,因为对“不确定”迫切想确定而滋生出紧张担心等焦虑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想着“万一我考上这所学校,就完蛋了”“父母会不会很失望”“我的人生就完了”,有些孩子会伴情绪症状躯体化表现,甚至出现濒死体验。由于不能很好地识别这是焦虑引发,继而更加“灾难化”现状,这些灾难性想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程芳表示,缓解考前焦虑的关键,是让考生意识到自己到底为什么焦虑,哪些不好的体验是“焦虑”带来的。随后,引导考生关注备考本身,降低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和不确定感,减少对未来的灾难化想象。
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做什么呢?
“父母要用心倾听理解孩子,设身处地帮扶孩子。”程芳说,不少家长认为自己不计较成绩,孩子就不会焦虑了。然而孩子的焦虑源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些孩子焦虑积攒到一定程度,已经无力应对学习,更别提考试了。如若得不到父母理解,孩子可能会如小云般不择手段。
程芳建议,当考前焦虑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尤其要关注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困扰,如果自行调整无效或不知如何调整,需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医生介绍:
程芳,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组组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近20年。主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等儿童神经发育方向及青少年情绪问题。主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阅读障碍方向课题3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孙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