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出圈了。这部剧虽才短短八集,却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热议,成为今年目前为止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不仅如此,它还凭“一剧之力”带火了新疆阿勒泰的旅游。
这部剧到底触动了国人心中的哪根心弦?5月27日,宁波中学的思政老师竺超红以《我的阿勒泰》这部剧为切入点,和高一的同学们,从剧中美景聊到人物性格,从文化创作谈到理想信念。她希望学生们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永远不被定义,就如剧中人物那样松弛快乐,成为理想的自己。
这部剧为什么这么火?
“因为‘美’,美在明亮的底色”
“你们看过《我的阿勒泰》吗?”课堂伊始,竺老师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有的点头,有的则表示自己听说过,但没有完整看过。
“这部剧讲述了有志成为作家的汉族女孩李文秀,在城市屡屡碰壁后,心灰意冷地回到母亲张凤侠所在老家,与开小卖铺的母亲以及年迈的外婆在阿勒泰地区共同生活的故事。在跟随哈萨克族牧民迁徙至夏牧场并短暂定居的过程中,李文秀同哈萨克族年轻人产生了深厚的情谊,也获得了铭心刻骨的生命体验。”竺老师介绍了大致的剧情,再次把问题抛向同学们,“如此朴实的故事,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有的同学说,看腻了霸道总裁、仙侠穿越的戏码,看看普通人的生活也很有意思;有的说,当代人无法割舍现代文明,但内心又憧憬着简单的生活,这部剧勾起了人们的向往,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看看剧也挺好;还有的同学则认为,这部剧的开头踩中了年轻人的痛点,虽然奋力拼搏,但依然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所以会引发共鸣。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但聊着聊着,发现真正吸引他们的,并不是这部剧中的现实元素,最打动人的,是它传递的价值观。
“我记得剧中有个场景,是女孩问母亲,自己笨手笨脚,是不是个有用的人。女孩妈妈说,难道人生下来就要服务别人的吗?草原上的草,有牛马吃便是有用的,如果没有牲畜吃,自由自在地生长也很好。”408班史烨轩说,她觉得剧中的母亲豁达洒脱,剧中的台词让他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豁然开朗。
竺老师笑着说,课前她做了一个统计,大量的观众留言和剧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是:松弛、豁达以及美。这几个词也和学生们的感受不谋而合,“很多人写过寂寞,写过哀愁,但少有人写过明亮爽朗下的寂寞。这部剧从画面到剧情,都非常美。不是美在它的凄凉,而是美在它明亮的底色。”
师生共同商讨文化创作路径
立足时代,坚定文化自信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创作的同名散文集,散文作品影视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就好比给你一首李白的诗,诗好不好?当然好,但是怎么把它拍成电视剧呢?大家觉得,怎样才能把抽象的诗意变成具体的情节和画面?怎样才能让观众有共鸣?”
这个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欲,大家纷纷表达观点。“要制造一些冲突和矛盾,才会有戏剧张力”“要学会用镜头讲故事,把文字的美转化成画面的美”……这群高一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着实不易。不仅要做好影视化,还要让剧中的人物背景、台词都体现浓浓的时代感,并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竺老师说,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这部剧展现了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互帮互助的温暖,每一个中国人都很容易被这样的场景所打动,获得爱与力量。
“所以,一部好的文化作品,不仅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接地气,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还要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民族特色。”一学生适时作了总结。
还有同学表示,自己有空时,一定要去补看一下这部剧,也要好好被治愈一把。
竺老师有感而发,“这部剧从构思到取景,拍摄团队都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但要记得,一旦你选择做了一件很难的事,竞争对手就会突然变少。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是做成后,就能远远超过其他对手。就像李娟在《我的阿勒泰》里说的,我正是这样慢慢地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
无需做别人的理想型
只要成为理想的自己
课堂里探讨氛围正浓时,竺老师话锋一转,对同学们说:“其实,这部剧还有一点非常吸引我。那就是——”竺老师故意拖了长音,“剧中有位男主巴太,长得特别帅,身上散发着野性魅力!”
竺老师的坦诚发言,让学生们笑得很开心。“有时候我也会因为颜值而去看一部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们很理解这样的心态。
“其实,这位男主是有颜,更有料。他会武术骑射,在前段时间的戛纳红毯上还露了一手。会弹琴唱歌,是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他13岁时,因为崇拜刘翔,离开家参加青少年篮球队。他说,5年枯燥的训练让他收获了可以伴随一生的意志品质。为拍封神,每天早上5点起床训练骑马,为拍《我的阿勒泰》,他又花了半年多时间学习哈萨克语,还练习写人物小传,去感受角色……”竺老师说,得知了他的这些经历,她觉得男主更“帅”了,“机会往往更青睐有准备的人。他并不是我的‘理想型’,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成为理想的自己。”
竺老师还说了《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李娟的经历。李娟出生在新疆,从小酷爱读书,但严重偏科,最后辍学,开过店当过推销员和流水线小工。在写作方面几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她自己摸索,凭着感觉,反而写出了自己的风格。“面对困难,希望大家不要沮丧,依旧热爱生活,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不被定义,我也与你们共勉!”竺老师说。
“怀有理想,心向远方,永远做自己的英雄。”课后,408班陈珅婕同学在纸上写下了这么一行字,贴于桌面。
记者 林桦/文 张培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