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位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的州县官员,为甬城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遗存,有些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比如规划慈城、开挖慈湖、灌溉农田的慈溪首任县令房琯,筑罗城、平内乱、桃花渡斩蛟的明州刺史黄晟,在鄞江建它山堰、在南塘河建三碶的鄮县令王元暐,疏浚东钱湖、兴办县学的鄞县知县王安石,筑大西坝、立水则碑的庆元知府吴潜……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宁波百姓的心中。
这其中,还有一位中唐时期的政治家,此人和房琯、王安石、吴潜有相同的仕途经历,即从中央到作为地方的宁波,再到中央,直至官居相位,也在宁波任上留下卓越政绩,他便是李吉甫(758-814),于唐德宗贞元八年至贞元十一年(792-795)担任明州长史。
1200多年过去,回望李吉甫在宁波3年的实践,除了轻徭薄赋、浚渠溉田、翦除凶盗、大兴教化以外,还有一项贡献至今仍“肉眼可见”,那就是振兴和发展了宁波的茶业经济,并将茶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四明大地上。在他的亲身参与和指导下,宁波成功培植出四明山“云雾大茗”、鄮县“榆荚绿茶”、余姚“瀑布仙茗”3款独具风味的名茶,成为贡茶,风靡长安。
每年5月21日被联合国定为“国际茶日”。虽然这个节日刚刚过去,但茶香犹存,风雅永在。我们藉此追忆这位宁波的“老领导”。
1
因党争被贬到明州
李吉甫被贬谪明州,缘于一场党争。争斗的双方是宰相陆贽和司农少卿裴延龄。由于陆贽一方逐渐形成了以权德舆、武元衡、李吉甫、顾少连、李充为代表的小集团,贞元八年(792),唐德宗李适为了平衡两方势力,扼制朋党苗头,颁布两道诏令:拜裴延龄为户部侍郎兼判度支,贬驾部员外郎李吉甫为明州长史。
李吉甫是当年十一月从长安启程的。他携夫人裴文昔和两个儿子李德修、李德裕(后来唐文宗、武宗时宰相),出春明门,过长乐坡,渡灞河,一路上“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历经3个月跋山涉水,于贞元九年(793)年二月抵达明州。
那时候的明州,下辖鄮县、慈溪、翁山(今舟山)、奉化四县,故又称四明。长史一职,系辅佐刺史(太守)处理政务的官员,以处理民政事权为主,在刺史空缺时,代行刺史之任。明州长史的职级为“从五品上”。正所谓“不谋一城者,不足以谋天下”,一向有着坚定政治抱负的李吉甫,将这次贬谪视作试身为政一方、治理州郡的锻炼机会。所以,甫一上任,即开始全心全意协助明州刺史处理州中事务,搜访贤俊、举荐人才、管治州学、巡察属县,用脚步“丈量”四明大地。
2
确定“工作重心”为振兴茶业
李吉甫是个天生的地理学奇才。几番实地考察下来,他敲定了一项工作重心,那就是振兴茶业。这一主张是有依据和基础的。李吉甫的父亲李栖筠(唐代宗时御史大夫)曾担任常州刺史,对当时常州下辖的宜兴(今属无锡)阳羡茶进行精细化改良,邀能工巧匠精心炒制,并聘请一代茶圣陆羽亲自指点鉴定,反复试验,终使“天下茶品,以阳羡为最”。
而明州的茶业基础并不逊色于阳羡。这里是中国最早的原始茶产地之一,田螺山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时代山茶属古树根,经考证很可能是茶树根。四明山脉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具备良好的种茶环境,各地多野生茶。唐永贞元年(805),日僧最澄携四明山茶叶和茶籽回国,将茶籽种于京都,今遗址仍在。
受父亲熏陶,李吉甫从小对种茶、制茶、煮茶、鉴茶无一不精。到明州后,他深入研读陆羽的《茶经》,数次登上四明山,寻找各种茶树,采撷茶叶回家反复炒制,品尝不同的口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吉甫在四明山找到一种常年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的野生古茶,茶叶质地优良,茶色金黄清亮,喝上一口,清香馥郁,李吉甫将其命名为四明山“云雾大茗”。
不久,李吉甫又在鄮县的榆荚村(今属鄞州云龙镇)发现一种天然小茶树,泡出的茶叶成朵,悬立水中,色泽绿翠,饮后回味无穷,他将其命名为鄮县“榆荚绿茶”。
李吉甫还来到余姚四明山区的道士山,发现白水冲瀑布岭山腰有一大批长势优良的灌木型古茶树,制成的茶叶形若松针,汤色绿莹明亮,其味鲜清甘爽,他将其命名为余姚“瀑布仙茗”。
这3种茶被送至都城,深受唐德宗和皇亲国戚的喜爱,明州茶很快风靡长安,从此成为朝廷的贡茶。
明州茶“走红”后,也得到文人雅士的热捧,诞生了众多“点赞”的诗文。如唐代诗僧皎然以神仙喝的“琼蕊浆”来比喻之,诗云:“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3
带动宁波制瓷业的发展
李吉甫是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他出身赵郡赞皇(今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官宦之家,自幼好学能文,知识渊博,尤精地理,27岁担任太常博士,又历任屯田员外郎、驾部员外郎,受到宰相李泌、窦参、陆贽的器重。学而优则仕的他,遵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常怀悲天悯人之心,在明州执政期间,做了不少造福苍生的好事。
中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朝廷经济受挫严重,遂加大了对平民课税和徭役的力度,以至于柳宗元在担任永州司马期间,借《捕蛇者说》一文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呐喊。李吉甫亲见民生艰辛,于是为民请命,向顶头上司明州刺史建议,大力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他亲手誊写湖州刺史袁高表达对百姓同情之心的《茶山诗》,刻于四明山石崖之上。自己又作《袁高茶山寺碑阴记》,立碑于四明山。
茶业和茶文化的兴盛,还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促进了明州制瓷业的发展。比如慈溪上林湖的唐代越窑青瓷和五代秘色瓷,被大量烧制,不仅风靡国内,还远销海外,成为宁波乃至中华文明的瑰宝。以宁波为始发港之一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宁波出品的茶叶和瓷器,走向世界。秘色瓷的千古之谜,被竞相传说,东海之滨的宁波,从此在世界范围“出圈”。
李吉甫执政明州的几年,风调雨顺,官民一心,共谋发展,百姓渐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很多家庭在缴纳税赋后,稻米还有剩余。于是,他又想到了一道美食——年糕。据史料记载,李吉甫在传统宁波年糕的基础上,教百姓糅入长安年糕的制作技艺,选取上好的明州晚粳米,经过浸泡、水磨成浆、沉淀、滤粉、蒸粉、捣制等多道工序后,切成色白如玉的长条年糕,最后在上面嵌入北方的红枣,象征日子红火年年高。
贞元十一年(795),李吉甫接到朝廷诏书,由明州长史调任忠州(今重庆忠州)刺史,成为主政一方的“一把手”,官秩由“从五品上”升为“正四品上”。806年唐宪宗即位,李吉甫被征调回朝廷,元和六年(811)后,两度出任宰相,封赵国公,开创“元和中兴”的局面。元和九年(814)病逝,被追封为司空,谥忠懿,
一代良相的炼成,有赖于执政地方打下的坚实基础。李吉甫的宁波实践,随着他人生的进阶,被永远载入青史,流传千年。记者 楼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