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航运市场的波动,再次引发热议。5月以来,中国至北美、南美和中东等地的海运价格,较一个月前大幅上涨。一批中小出口企业面临“一舱难求”的困扰,甚至出现“爆仓”的情况。
据宁波航运交易所数据,5月17日,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报收于2037.2点,较前一周上涨12.4%,已接近2021年3月“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前后的水平。其中,美东、美西、中东和南美西航线的运价指数,分别较上周上涨14.2%、18.2%、13.9%和13.97%。
此轮运价上涨,给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2021年的“天价海运费”时代,是否会在今年重演?
1 发货推迟,厂区“爆仓”
“真是‘活久又见’!我们想抢一个舱位,就跟抢演唱会门票一样难。运气好的时候,货代会紧急通知我们有‘现舱’,我们就马上和‘特种兵’一样火速发货,甚至‘突击’加班到晚上11点。”在宁波从事出口业务的陈风(化名)道出近期行情。
在陈风眼中,5月以来的海运价格,似乎正重现2021年的“疯狂”——以她熟悉的南美市场为例,5月中下旬,宁波到南美的运价,比2个月前贵了4000美元/高柜,已是当时的3倍。
“不光是运价上涨、舱位难求,连集装箱也是‘价高者得’,有时连续刷5天都抢不到。”陈风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是‘有货出不去’,仓库已囤满2000多立方米的日用杂货,只能到处打听多式联运的办法,先把货发到目的地周边港口,再找拖车走陆运。”
和陈风一样遭遇“爆仓”困扰的,还有宁波瑞曼克斯门窗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言东。最近,他收到不少中东地区的订单,但由于“一舱难订”,他已有4个集装箱的货物推迟发货,最晚的推迟了1个月。
“宁波到沙特的海运费,已从之前的3500美元/高柜,涨到5500-6500美元/高柜。”丁言东表示,“我们厂区门口堆满了货物,我还买了集装箱,用来囤放一些怕湿、怕晒的货,也在建议客户走空运或中欧班列。”
宁波益笑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裴竺煜则发朋友圈称:“运力紧张的当下,我们2个到荷兰的柜子,竟然延迟了3个船期,直接从月初改到月底,疫情防控期间都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2 不同市场有“温差”
上述外贸人反映的情况,不禁让人想到2021年下半年的行情。彼时,宁波到欧美的集装箱运价突破1万美元/高柜,运价比货值还高,“黄牛”们纷纷“炒箱倒舱”,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眼下全球集运市场的“温度”,并没有2021年“狂热”。今年5月17日,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固然创下年内新高,但仍不及2021年12月31日(4233.19)的一半,且海运费尚未出现“五位数”的天价。
记者还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下旬,本轮运价上涨的“蝴蝶效应”,尚未像2021年底一样波及所有外贸企业。经营不同市场的外贸人,有着不同的“冷暖”感知——
“目前,我们服务的1万多家中小企业中,很少有人反馈受运价困扰。”宁波世贸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平告诉记者,“这可能和贸易结构有关,我们的客户有不少从事轻工日用、纺织服装类产品,主要做东南亚生意,而当地运价涨幅不大,订舱也很顺利。”
“我们主要出口美国市场,现在运价确实涨了很多,基本环比翻一番,但舱位还是可以拿到的。”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韩奋介绍,“大多数中国传统出口企业都和外商签订FOB贸易条款,即由海外买方承担运费。因此,外商直面的成本压力更大。”
“现在网上大肆渲染的‘一箱难求’,和我们企业的实际感受比有些夸张,甚至会助长船公司恶意抬价的风气。”王健(化名)是宁波一家家电企业的出口负责人,他表示,“目前,我们对欧美的出货照常进行。但如果运价持续上涨,客户可能会要求我们让利,也可能减少下返单的意愿。”
3 运价上涨为哪般?
每年的5月,一般为传统航运业的淡季,为何今年运价“狂飙”?
在业内人士看来,运价的波动,反映航运供需关系的变化。
如2021年的“天价海运费”,就是中国出口需求旺盛、海外运力供给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2024年的航运市场现状,宁波明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德胜总结了如下原因——
“一是,红海危机后,船舶绕道非洲好望角,使集装箱周转时间至少延长2周,空箱的流动性变慢;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其他‘新三样’产品占用集装箱海运的舱位,如比亚迪出口至南美国家,导致留给中小外贸企业的舱位减少;三是,船公司之间形成联盟,垄断行业定价权,借机维持运价高位运行。”
为应对运价波动,宁波企业想出多种应对办法,如借道中欧班列,保持货物交付的稳定性。
作为国际铁路物流服务商,宁波铁大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一峰表示,中欧班列能将宁波发货到欧洲的时间,从海运绕道好望角的50天左右,缩短至20天左右,不失为性价比较高的方案。
“我们建议广大货主采用灵活的运输方式,以面对国际形势的挑战。同时,近期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也导致一批企业集中性‘抢出口’。建议有出货需求的企业,尽量提前锁定舱位,避免不确定性。”邵一峰分享道。
也有一些宁波企业开始“抱团取暖”。在宁波从事物流信息化服务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本周,他和同事专门组建“南美航线资源对接群”,帮助宁波、青岛、厦门等全国各大港口城市的国际物流企业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可以和船公司签订运价长期协议,以稳定预期;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严厉打击哄抬运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环境。”张先生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运价在短期内高位震荡,但今年下半年的航运市场,有望随着运力供给的增加而“降温”。
长江证券发布研报指出,从国际环境上看,红海事件若长期化,2024年将转为周期上行。但不会出现2021年前后严重的缺箱少柜情况,因为“全球港口并未出现大规模拥堵导致箱子的回流受阻,更多的是航程增加导致的回流变慢。随着新箱交付,短缺问题或缓解。”
壹航运创始人兼CEO钟哲超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随着淡季停航结束、船公司新运力注入,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和储能设备短期“赶货潮”的结束,预计后续的运价不存在继续大幅上扬的市场基础。记者 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