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我们来关注一位特别的医务工作者。今年71岁的他既是医生、护士、药师,也是出纳、清洁工、维修工。在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前葛村卫生室,里里外外就村医江安宝一个人。村卫生室规定早上7点半上班,他却在早上6点半就到了,即使是寒冬腊月,最晚也不会超过7点,这样做,是为了让村民能在上班前把药配好,而且一做就是13年。
医术好、态度好,
患者慕名而来
记者去采访前,就听说前葛村卫生室门庭若市,前来配药打针的患者非常多。上周,记者前往采访,果然整个上午,患者络绎不绝,挂号、问诊、开处方、配药、费用结算……头发花白的江安宝忙得团团转,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2012年,萧王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前葛村开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023年改成村卫生室),江安宝被招聘进入医院。在此之前,他是罗村卫生室的村医。
因为目前卫生室就江安宝一人,他身兼多职,既是医生、护士、药师,也是出纳、清洁工、维修工。
前葛村卫生室覆盖周边罗村、石桥村、柳家村、汪家库村、良浪溪村和牌亭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去年门诊量达到了16000余人次,门诊量是萧王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各村卫生室最多的。
“不仅是周边村庄,莼湖、溪口那边的人也会过来找我看病。”江安宝说,自己治疗带状疱疹在周边村庄很出名。
采访当天,患者仇女士对江安宝赞不绝口:“我家住何家村,骑电瓶车过来找江医生配高血压药,已经十多年了,他人很耐心,态度好,跟患者之间就像是邻居、朋友一样。找他看病的人太多了,有时候,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我们很心疼他。”
公布手机号码,做到有求必应
村民早上出门早,为了让他们在上班前能配到药,这13年来,江安宝给自己规定,上半年6点半到卫生室,下半年7点到卫生室。如果患者多,中午吃口饭继续看病,晚上下班也是患者什么时候看完,就什么时候下班。每周,他只在周六休息一天。为了让患者随时能联系上自己,他在卫生室门口贴上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只要有患者打来紧急电话,他都会立即上门服务。
2022年12月的一个晚上,寒风凛冽,村民葛某突发上腹疼痛,家人打电话给江安宝。江医生接到电话,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骑着电动车就来到葛某家中为其诊治。一忙就是几个小时,等到深夜,葛某病情稳定了,他还不忘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回家。
2023年7月,村民李某在医院住院一段时间后出院回家,因为还需要继续输液治疗且行动不便,只能打电话给江安宝。他二话不说,下班后骑着电动车上门服务。为了不影响上班,连续十几天都是下班后,再到李某家为其输液,每次输完才回家。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有求必应,江安宝收到的锦旗越来越多,挂满了村卫生室。
老黄牛般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
从医多年来,江安宝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保障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他属于退休返聘,工资并不高,有人说他“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对此,他平淡地说:“正是因为经历过患者的苦,才知道一名好医生对患者有多重要。”
13岁那年,江安宝感染了脓毒血症,引起高烧。父母紧急把他送到宁波的大医院治疗。他回忆,当时右边胸部、大腿等三个地方动了刀,经历了两次手术,虽捡回了一条命,但也落下了腿脚不便的毛病。不过,他依旧感恩。
所以,当他21岁那年,罗村计划培养一名医生时,他抓住了机会。经过培训、学习,他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工作在罗村卫生室,直到2012年9月1日调入前葛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他把患者当作亲人,把卫生室当成了家。采访当天中午11点30分,看完了最后一个患者,江安宝随手整理了座位上的毯子、热水袋。这些都是他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自费购买的。“天冷时,老年人坐着挂点滴会冷,这些是给他们准备的。天气要热起来了,这些也快用不着了,拿回家去洗洗,明年还可以用。”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陈词,但江安宝却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赢得了一方群众的心。
记者 贺艳 通讯员 胡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