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患者的脸 却有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超声医生邹彩萍:探头下的世界不简单!

邹彩萍在工作中。

“这束血流方向不太对!”在一片黑白影像和几束彩色血流间仔细探查几分钟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邹彩萍终于找到了患者头晕的原因——问题出在心脏里。

在昏暗、不算宽敞的诊室里,一手拿着探头、一手调节着按钮,双眼紧盯着屏幕,这是超声科医生的日常。邹彩萍和同事们常常在诊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B超多时要查100多个部位,心脏超声多时要查40多个人次。他们记不得患者的脸,却有一对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用熟练准确的超声诊断技术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超声诊断依据。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他们更是直接参与到治疗中。

反复头晕

超声检查锁定根源在心脏

“阿姨,您躺好,头朝我这边……”超声诊室里进来一位73岁的老人,她被反复发作的头晕、手脚发麻困扰多时。在当地医院做了多项检查都没有确诊,在李惠利医院心内科专家的建议下,决定做一个心脏彩超检查。

邹彩萍在老人胸口涂上耦合剂,开始在影像中寻找蛛丝马迹。她在脑海中将一帧帧图像快速转化成可透视的立体四维影像,从而判断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否正常。在一遍遍查看后,她通过异常的血流方向和过瓣速度锁定了患者“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而后,她又发现了另一处端倪:老人的心脏杂音特别响。在反复辨别后,邹彩萍找到了一处细小血管畸形。她高度怀疑老人的不适与心脏的这两处病变有极大的关系。

几分钟后,老人拿到了完整的心脏彩超报告,直奔心内科诊室。

邹彩萍介绍,李惠利医院超声医学科现有55位医生,一年要完成对患者50余万个部位的超声检查。探头下的世界,想要发现问题,设备只是探病的手段,医生在动态诊断中寻找、判别病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术前、术中、术后

超声医生寸步不离

刚忙完上午的门诊,邹彩萍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接到了急诊科的会诊电话。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晕厥后呼吸心跳骤停,在当地医院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护车一路呼啸将其从海岛送到了李惠利医院。

在超声下,邹彩萍发现老人大量二尖瓣反流。那么,二尖瓣反流的根源又在哪里?最终,谜底被揭开——是患者心梗后导致心脏乳头肌断裂,情况危急。这一结果无疑是为下一步的诊疗计划提供了关键性依据,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立即把她送进手术室实施瓣膜置换手术。

不过,超声医生的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术中,邹彩萍还要在无影灯下为医生提供准确清晰的心脏立体结构图像,快速进行结构修复监测、瓣膜更换评估等。在杂交手术室,她又握紧经食管探头,追寻导丝为心血管内科专家引航定位,精准进行二尖瓣夹闭、三尖瓣修复、主动脉瓣人工瓣置入等经皮导管微创手术。

完成后,超声下清晰可见心脏在有力地跳动,血流匀速向前,这意味着手术很成功。患者在监护室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邹彩萍又推着超声仪在病床旁为其进行评估……

“我们超声医生不仅仅是临床医生的‘另一双眼睛’,迅速果断进行外伤急症等急诊超声诊断,也能为手术进行一切‘扫雷’探查工作,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邹彩萍说,他们团队能对头晕头痛患进行心声学造影一探究竟,也可以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微创射频消融术后进行心声学造影疗效评估。

曾有人说,超声医生是“技术员”,但如今的超声医学科已从最初的辅助科室,逐渐成为主力科室,能够进行介入、微创手术治疗、会诊、多学科讨论,开始实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胸腔积液穿刺、肝囊肿抽液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等。“未来,我们将开展更精密的检查,实施更精准的治疗,从‘幕后’走到‘台前’,更好地服务患者。”邹彩萍说。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文/摄

2024-05-09 超声医生邹彩萍:探头下的世界不简单!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1375.html 1 3 记不得患者的脸 却有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