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 大义 大德

民族歌剧《侨批》引发各方共鸣

歌剧《侨批》宁波站演出照。 通讯员供图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5月6日晚,民族歌剧《侨批》宁波站的演出引发强烈反响,观众好评不断。昨天上午,剧组走进宁波大学,组织宁波帮研究专家、侨商代表、观众代表召开了一场专家座谈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观看歌剧后的感受。

1

在异国,他们的墓地都朝着家乡

宁波帮博物馆原馆长王辉与《侨批》的演出方、珠海演艺集团总经理邹建红为多年好友,曾共同在甬参与创排过《大江东去》《守护》《筑梦》等多部讲述宁波帮故事的舞台剧。

“侨批作为岭南一种文化现象,含有原生态的历史价值,其实这种文化现象在宁波帮中也有,不叫侨批,而叫‘民信’,就是一个包袱一封信。”演出中有句台词让王辉印象深刻,“我走了,故乡就要变成他乡”。王辉想起在日本神户祭扫华侨公墓的经历,看到所有的墓地都朝着祖国、朝着家乡,不少墓碑上刻着“浙江宁波府”的字样;在新加坡,三江会馆(江苏、浙江、江西)的边上连着宁波会馆,讲述前辈“下南洋”的故事。

“歌剧《侨批》将太平洋上一滴思乡的血泪,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大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带动强烈的家国情怀,给观众以极大的启迪。”王辉说。

宁波市作协副主席任茹文对此有深刻感触。“有记载的移民史,就是从旧金山开始的,那是一段‘前史’,聚焦海外移民艰难创业的早期阶段。”任茹文认为,《侨批》唤醒了国人血脉中的情感联系、历史记忆。结尾处将“卖命钱盖一座楼,办学堂把知识传授”的主题升华,和研讨会举办地宁波大学产生联结,“一下子拨云见日,体现出艺术超越界限的感染力,使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群产生精神共振、情感共鸣。”

宁波戏剧评论家岑颖尽管是第二次看《侨批》,但依然泪流满面。她认为,该剧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它不胡乱煽情,生活逻辑与情感逻辑合理、通畅,真挚而自然地表达了人物的情绪。“《侨批》说大爱、大义、大德,讲民族的苦难和坚忍,以及这个古老民族善良温暖的底色,大中见小,以小见大。编导紧紧抓住了困境下人的普遍情感,无论是亲人别离的创恸,还是劳工望乡的隐痛,或是侨批局主事夫妇面临困厄相濡以沫的真爱,都表现得非常透彻。”让岑颖留下记忆的还有孟卫东的音乐,“旋律优美,色彩丰富,结构灵活,饱含深情,有很多记忆点”。主演吕薇的演唱也让她觉得“细腻而富有表现力,人物把握细微而精准,形体也很棒”。

2

家国同构,他们忠孝与诚信并重

研讨会上,江北区侨联代表、纸飞机童书馆负责人陈菁菁,曾在海外求学的宁波梨斛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海外归侨代表、宁波市东方民族歌舞团团长张钧鸿,新加坡侨商代表、北京国创书院副院长李迪,以及宁波大学师生代表也发表了看法。

大家纷纷表示,珠海侨批业的兴盛,演绎了“逐利之时不失道义,灵活变通而坚守信誉”的粤商精神,也深层次地映照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家国同构,忠孝与诚信并重——这一点与宁波帮精神也是相通的。

宁波大学学生代表葛俊麟说,以前总觉得学校的几座楼名字很“拗口”,但了解越多,就越是仿佛看到一座座雕像矗立在学校里。不论身处何地,侨民以及宁波帮人士始终惦念家乡,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精神让人震撼和感动。

宁波市侨联主席任建成在总结时表示,民族歌剧《侨批》剧组来到宁波,组织了走进宁波帮博物馆、走进宁波大学等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让宁波观众了解侨批,也让珠海演出团队了解宁波帮,完成了一次“双向奔赴”。

“歌剧《侨批》是一部有感召力的作品,不仅给人视听上的冲击,更在观众心中引发了巨大的情感波澜,他们情不自禁多次热烈鼓掌,用手、用泪水给出至高评价,足见其艺术高度。侨批的故事发生在岭南,但它反映的精神与‘宁波帮’是一致的,对于进一步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很有意义。”任建成说。

昨天下午,《侨批》还在宁波大学安排了一场“校园版”演出。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杰致辞表示,宁波大学与汕头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并称为“侨资四校”。建校以来,宁波大学吃“百家饭”长大,传承“百家”精神,侨资办学刻在了宁波大学的DNA里。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7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在宁波大学设立了近200个捐赠项目,设立奖项和基金70多个,以宁波帮人士命名的楼宇有60余幢,累计捐资金额近8亿元。

记者 顾嘉懿 廖惠兰

2024-05-08 民族歌剧《侨批》引发各方共鸣 2 2 宁波晚报 content_151083.html 1 3 大爱 大义 大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