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宁波城市职院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原国家林业部宁波林业学校,为林业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进入新世纪后,学院利用开设的园林、旅游、电商类专业,扎实推动宁波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探索了助力区域乡村全面振兴的“宁城做法”。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为乡村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连续14年结对四明山区乡村——锦溪村,选派科技特派员,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气候、土壤等条件,重点发展有种植传统、有市场前景的香榧、槭树、樱花等特色产业。通过学院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支持,村集体香榧干果收入突破130万元,套种黄精等方法实现了每亩山林增收3万余元,从而让近3000亩荒山变成了“金山”。此外,学院还积极推广电商销售模式,帮助乡村地区搭建电商平台,培训村民掌握电商技能。在乡村振兴直播助农活动中,直播间平均销售金额达27万余元。提升精品民宿品质,培训民宿行业学员,培育宿级民宿122家、叶级客栈52家,为推动“民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开发植物新品种10个,推动花卉产业升级,产生社会效益6亿多元。
积极培养新农村建设者,赋能乡村振兴。结合地方特色和农业发展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实用技术人才、乡村社会治理人才等“十路人才”,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激发农技推广市场化服务的活力,推动公益性与市场化优势互补。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学院培养了近1300名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者、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等。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共富人才培训,近两年累计为乡村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000余人,培训美丽庭院农户500余人次。
积极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团队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开发视觉形象应用系统等,促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宽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领域,5年接力打造深溪网红村,助力当地改造绿地、改建架空层、绘制墙画约2000平方米,参与建设博物馆1家、社区景观5处,策划文化活动10余场,深溪村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对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保护,学院助力乡村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心。与鄞州区云龙镇联合举办文化振兴主题绘画比赛、乡村文化展览,邀请城市文艺团体到乡村演出,传承弘扬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等,促进城乡文化交融,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倡导并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象山因地制宜引进作物,在海台村建立20亩黑花生示范基地;开展柑橘“红美人”套种凤梨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研究,助力当地柑橘产业发展;通过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参与宁波蟹钳港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修复及景观构建技术集成研究,构建西海岸生态资源资产底图。从生态、美学和功能等多方面,并结合各个乡村自身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地域特征进行个性化改造提升。参与奉化、象山、宁海等区县多个乡村的景观改造,如指导象山县新桥镇实施景观改造工程,建设滨海植物景观点,参与编制《新桥镇旅游规划》。
学院与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共建“宁波乡村振兴学院”,与中国林学会共建国内首家“乡土专家共富学院”。宁波城市职院依托地缘优势,自2021年以来,与鄞州区共建8个党建互联、资源互享、发展互动的党建共同体,助力鄞州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区。两年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党员骨干与鄞州区开展“一院一镇一企”合作,开展理论宣讲和党课70余场,受众达7500余人次。与象山县东陈乡结对,联合开展“校地同心跟党走,喜迎亚运奔共富”党建引领共富系列专题。
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蓝图更加清晰,乡村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通讯员 叶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