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第一次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附近的潘家村茭白田里发现彩鹮(huán)后,19日、20日、22日下午,连续几天都看到了它!这是极其难遇见的珍稀鸟类,能这么长时间停留在宁波,非常难得!”4月22日晚,当记者联系上江北区资深爱鸟人士钱晓时,他难掩兴奋之情。
偶遇彩鹮
今年60岁的钱晓有着17年的拍鸟经验,4月18日下午3点多,他在潘家村附近的茭白田拍摄时,偶遇彩鹮。
“2021年,我曾在金华兰溪拍到过彩鹮,所以认识它。比起朱鹮,彩鹮名气不大,但它也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意外发现彩鹮踪迹后,钱晓立即把这个消息告知了余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4月19日上午,余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陈丰来到此处,成功拍摄记录下这只彩鹮觅食的珍贵影像。
在陈丰的镜头里,这只彩鹮身姿敏捷,时而在茭白田里闲庭信步,时而展开双翼“秀身材”,时而机敏地捕食,时而振翅高飞,非常惬意。
陈丰介绍,这只彩鹮体长约60厘米,有着细细长长的喙,呈黑色,其身体大部分羽毛呈栗色,其中顶、头侧、颏、前喉等均具紫绿色光泽。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颜色则较深。下背、腰、尾上覆羽具紫绿色光泽。腋羽和尾下覆羽为深紫色,体下余部羽毛为栗色。
第三次现身
余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将照片上传后,经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证实,这是彩鹮首次现身余姚,也是第三次在宁波被发现。
彩鹮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中部,包括中国大陆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虽然分布地域很广,但数量却极其稀少。
浙江关于彩鹮的记载,要追溯到1934年。当时鸟类专家寿振黄先生以杭州西湖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前身)的鸟类标本为基础,整理发表了《浙江鸟类之调查》一书,里面记载彩鹮只在宁波发现过一例。
宁波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知名自然摄影师张海华告诉记者,前两年他听说有爱鸟达人在宁波拍到过飞翔的彩鹮,但并没有翔实记录。算下来,这次是第三次。而且,这次彩鹮在余姚河姆渡长时间逗留,也是90年来,彩鹮在宁波最详细的一次记录。
●延伸阅读
彩鹮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它们喜欢群居,经常与其他一些鹮类、鹭类聚会,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飞行迁徙时呈密集的小群或呈拖长的“V”字队形飞翔。
抗日战争中,杭州西湖博物馆被日军飞机轰炸,博物馆的彩鹮标本消失在战火中。此后很长时间,中国再也没有关于彩鹮的记录。
根据国际学界标准,一个物种在野外50年内没有被观察到,就被视为野外灭绝,一些生物学家据此认为彩鹮在中国境内已经绝迹。
2009年,四川一位鸟类摄影爱好者在成都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拍到两只彩鹮,这也是时隔70多年,我国首次发现彩鹮行踪。后来,河北、新疆、浙江、贵州、云南等地都发现了彩鹮踪迹。
2021年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彩鹮的保护级别由国家二级提升为国家一级。
张海华告诉记者,他曾于2021年在金华兰溪拍到过彩鹮。
记者 张晓曦
通讯员 陆燕娜 陈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