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职高只是换了一个赛道实现梦想,职高生也能飞向更高的天空,站在更大的舞台上。”4月14日,在回到母校北仑职高和学弟学妹交流时,郑嘉博真诚地对大家说,“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不要蹉跎大好青春,就会有收获。”
近日,北仑职高2014级数控专业的毕业生郑嘉博收到了浙江工商大学法学硕士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从一名中职生逆袭成为一名研究生,这条路他坚持奋斗了整整十年。
努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2014年,中考成绩并不理想的郑嘉博,来到北仑职高读书。“在那时候,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并不是太理解,很多人认为读了职高就只能早早地步入社会。很多同学的父母都宁愿多花钱让他们去读民办高中,也不愿意让他们来职高。所以当时我其实特别不理解我父母的选择。我认为他们放弃我了。”郑嘉博说。
他回忆说:“我刚入学的时候,特别沮丧,也不爱说话。但是在开学不久后的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跟我们介绍说其实国家对职业教育有很多支持政策,中职生除了可以学习将来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外,也可以选择参加专业对口的升学考试,继续升学进入大学学习。”
所以,在那次班会课上,郑嘉博就悄悄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参加高考。但是想要攀登高峰,总要一步一个脚印。专业课是新课程,对于所有同学来说都是一样从零开始,郑嘉博知道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对于文化课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数学,他非常清楚自己基础薄弱,想要提高成绩,还要在高考中能考出好成绩,实在是挑战巨大。但是抱着一定要考上大学的目标,从此,郑嘉博开启了白加黑的学习模式。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查漏补缺。
郑嘉博对高中时的老师满怀感恩之情:“我们的老师都特别认真负责,手把手教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们,他们一直鼓励大家,告诉我们职高生也可以有发展有出息,才让我对未来有了信心。”
“那时候,他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他一天不出现在办公室,任课教师都会来问我他是不是请假了。”他的班主任王瑛老师说。经过3年的努力学习,2018年,郑嘉博顺利通过高考进入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
对于这样的结果,郑嘉博坦诚表示虽有遗憾,但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我的语文和专业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数学成绩还是差了很多分,但这已经是我努力之后的结果,我非常知足。”
想要的,一定要尽全力去争取
为了弥补没有考上本科的遗憾,进入宁职院后,郑嘉博在学习之余开始积极了解各大高校的专升本政策。在了解到专升本也可以跨专业考试时,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
但是专升本考试也充满了挑战,尤其是英语。他的英语基础很薄弱,只能从背单词开始,然后慢慢练习阅读和听力。那时候,他的耳机里放的不是歌曲,而是英语听力。
经过不懈努力,郑嘉博在两年后如愿考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一名本科生。本科学习期间,郑嘉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长远的规划——考研。所以,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时,他就抱着这个目标踏实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
但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报考法学硕士研究生。对此,郑嘉博表示:“学习期间偶然了解到了法学,因为对这个很有兴趣,所以决定报考这个专业。我一直记得高中时老师告诉我们的要做一个既有一技之长、又有全面综合能力的人。”
为此,他除了要保证本专业的课程学习,还要同时学习法学专业课。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每天14小时左右的学习和偶尔的运动,就成了他备战考研的常态。
但这一次,郑嘉博没能像之前参加高考和专升本一样顺利,他并没有顺利地被自己心仪的院校录取。父母知道后劝说他选择调剂,可他却选择了再考一次。
“法硕真的挺难的,跟我一起备考的‘战友’有很多是‘二战’‘三战’的,甚至还有‘四战’的,他们的坚持,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也激励了我。”郑嘉博说。
再次进入备考后,他把自己微信名字改成“小郑小郑考研必胜”来激励自己。每天,不是在家里就是去图书馆强化复习,不断地做题目、练习、总结,完全放弃了娱乐的时间。
“再次备考,心理压力真的非常大,尤其是看到身边同学都开始工作了,就非常焦虑。中途我也曾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工作两个月后,还是感觉不踏实、不甘心,后来父母也鼓励我,支持我继续备考。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继续备战考研。”
2024年,郑嘉博终于凭借优异的成绩收到浙江工商大学法学硕士录取通知书。
“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尽全力去争取,回想一下真的觉得这段经历很充实也很有收获。”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时他说,“看了许多书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些应该也是考研过程中的收获吧。”
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郑嘉博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中职生到硕士研究生的蜕变。在与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时,他说:“人生这条道路上有很多的岔路口,需要自己去选择,没有哪一条路是完全正确的,也没有哪一条路是完全错误的,只要自己有目标,肯努力,肯奋斗,我们也依然有广阔的、不可限量的未来!”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葛飚明 王君琰